11月2-3日,2022年度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學術年會暨第一屆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大會在杭州召開。大會由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主辦,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氣候變化工作委員會、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變化分會等單位承辦。
本次大會以“CCUS技術創新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為主題,旨在探尋我國碳中和實現路徑,搭建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領域的交流和對話平臺。來自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兩院院士、專家學者及科技工作者等200余人現場參加本次會議,超過20000人線上參會。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長王浩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傅小鋒、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周土法、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浙江大學朱利中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賀泓院士、浙江大學高翔院士分別做主旨報告。開幕式由學校黨委書記蔡袁強主持。
在閉幕式環節,華東理工大學涂善東院士、清華大學李俊華教授、深圳世紀星源股份有限公司鄭列列總裁做主旨報告。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黃晶主任做了大會總結報告,圍繞CCUS發展歷程、國內外發展現狀和挑戰,以及未來愿景和路徑進行了深入分析。黃晶主任表示,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大背景下,CCUS不僅是世界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技術,也是避免碳鎖定和大規模化石能源固定資產擱置的有效解決方案。近年來,CCUS技術發展呈現加快趨勢,然而全球CCUS區域發展不均、行業成熟度參差不齊,減排潛力有待釋放。我國CCUS技術發展面臨巨大挑戰,需結合國情,從能源供給安全、行業低碳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把CCUS提升到戰略性技術的高度,在技術、市場和政策三個方面協同發力,推動CCUS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據悉,浙江已在全國率先出臺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緊盯國家戰略部署,緊扣浙江省實際,提出了具體的技術路線圖和行動計劃,立足國家所需,浙江所能,為碳中和科技創新貢獻浙江方案。目前,相關工作已取得初步進展,不少CCUS技術應用示范陸續啟動,其中就包括依托浙江工業大學等單位布局的“碳捕集與利用關鍵共性技術應用基礎研究”。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