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學校召開2022年國家基金資助情況總結暨2023年申請動員大會。校長李小年,副校長鄭華均,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科研院院長胡軍出席會議,相關學院和直屬研究院負責人以及線上、線下近500余名教師參加會議。會議分部署動員和專題報告兩個專場,分別由鄭華均和胡軍主持。
會上,李小年作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動員講話。他指出,國家基金是展示學校科研實力的重要參數,是社會對高校科創能力的重要評價指標,也是廣大教師個人科研生涯最重要的項目來源,對學校、學科和教師個人發展都至關重要,學校對基金項目申請工作始終高度關注和重視。
李小年強調,隨著全國上下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作為省屬重點建設高校的排頭兵,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做有組織的有用科研”的科研理念,努力打造一批活躍在世界科技前沿領域的一流學者,數支能夠引領產業和行業發展的一流團隊。他對相關職能部門、各學院、以及廣大教師們提出三點要求:一要有組織地全面提升申請書質量。申請書是一個申請者學術思想、學術水平、學術能力和學術態度的集中體現,科學研究的復雜性和前瞻性要求我們必須加強項目申報和組織預審的工作力度,把壓力變為動力,主動作為,全力調動教師申報基金項目的積極性,爭取讓符合申報條件的每位教師都參與進來;二要有聚焦地明確事業發展需求。青年教師要從散兵游勇的個體行動向創新團隊組織化發展的模式轉變,盡早融入或組建科研團隊,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打造標桿性成果,不斷擦亮鮮明的學術標簽,“做項目就要做金牌產品”;三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科研工作中必須樹立“磨劍”和“面壁”的理念,潛心鉆研,循序漸進,真正好的研究通過長年的積累一定會發光發亮,基金申請一次兩次不中不要氣餒,好的東西通過堅持,一定會被看到和認可。
會上,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科研院院長胡軍作了2022年國家基金資助情況總結暨2023年申請形勢與科研政策報告。報告分析了全國基金的申請形勢變化,總結了學校2022年基金申報與資助情況,結合各學院、直屬研究院申報摸底情況下達了2023年立項指標與建議申請指標,并對學校基金申報的配套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
會議邀請了浙江大學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周昊教授作基金人才類項目申請專題報告。周昊教授結合自身多年申報經驗、評審專家經歷,從申請前期準備到申請書的撰寫,再到后期的修繕,全方位進行了剖析講解,并與現場教師代表進行了互動交流,現場氣氛活躍。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