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題
1、經濟學家在論述農業的基礎作用時,認為農業有4種貢獻能力,即:產品貢獻;市場貢獻;要素貢獻和外匯貢獻
2、糧食安全是一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糧食安全由4
個要素構成,即充足的供給,供給的穩定性,糧食的可獲得性和食物的衛生安全、質量和偏好。
3、1990年以來,隨著農業投入的增加,出現了農產品供給的階段性、結構性和地區性過剩。
4、我國第一次土地變遷以以土地改革運動為標志,第二次土地變遷以土地和其他財產“入股”而形成互助組、初級合作社為主要形式,第三次土地變遷以人民公社“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土地制度為特點,第四次土地變遷后,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形式。
5、我國現行土地主要有集體農場;均田承包;兩田制;三田制;家庭農場;農地代營幾種經營形式
6、雙層經營體制包括多方面的統與分,其中主要有所有權的統與分;經營權的統與分;勞動方式的統與分和分配方式的統與分等幾個方面。
7、我國家庭農業生產規模很小,全國平均每戶承包土地7 畝左右
8、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股份經濟在聯合的形式上實行勞動聯合和資金聯合相結合。
9、股份合作制企業實行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形式
10、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包括農業生產前、農業生產中和農業生產后服務
11、當勞動力不能與生產資料相結合時,他便成為純粹的社會財富的消費者。
12、最總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是物質資本或物質資源,而是人力資源。
13、勞動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
14、我國領導年齡的標準是:男16-60 歲,女16-55 歲。
15、勞動力資源的特點是流失性、可再生性和兩重性。
16、在農村,開發人力資源最有效的措施是教育。
17、在一定的科學技術水平下,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連續追加其他生產要素,當投入增加到一定數量之后,每增加一單位的投入所能新增加的產量會越來越少,最后會減少為零,甚至成為負值。西方經濟學中把這種具有規律的現象稱為報酬遞減規律。
18、財產所有權是產權的基本形式。
19、土地產權問題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問題。
20、土地產權一般由土地所有權、土地占有權、土地使用權、土地收益權和土地處置權五部分構成。
21、土地供應的稀缺性是由土地的面積有限性特征決定的。
22、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較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較長時期內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積累的終生收入。
23、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與收入水平無關。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犯罪學(一)模擬試題及答案匯總(上)
03-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現代漢語言》章節試題:文字
02-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漢字學概論》重點試題及答案
02-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農業經濟與管理》模擬試題及答案(6)
02-20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2022年10月浙江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模擬試題二十四
11-04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