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隋及初唐詩歌
一、名詞解釋
1、上官體:指高宗龍朔年間以上官儀為代表的宮廷詩風,題材以奉和、應制、詠物為主,內容空泛,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杜f唐書》本傳:“工五言,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貴顯,故當時頗有學其體者,時人謂之上官體?!?/p>
2、文章四友:武后時期的宮廷詩人李嶠、杜審言、蘇味道、崔融的并稱。內容不外歌功頌德、宮苑游宴,但在他們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卻有時透露了詩歌變革的消息,有的還對詩歌體制的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四人中,以杜審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并稱,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時,才高位下,高宗時以文詞齊名天下。四人從理論和實踐上與“上官體”對立,體現出詩風的轉變。并擴大了詩歌的題材,推動了律詩的發展。
4、吳中四士:指包融、賀知章、張若虛、張旭。四人為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長安,號稱“吳中四士”。
5、沈、宋:沈縉沃問的并稱,二人皆為初唐宮廷詩人,同以五言律詩見長。他們在總結前人和當代人應用聲律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完成了“回忌聲病,約句準篇”(《新唐書o宋之問傳》)的工作,為律詩在平仄粘對、句數用韻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使以后作詩的人有明確的規格可以遵循。律詩形式的定型,在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二、論述題
1、為什么詩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參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政治生活中最活躍的新生力量。使文學風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第二,“以詩賦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階級的文化教育,使整個社會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舉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風,開闊了文人的視野,也有利于文學修養和文學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釋、道三教并重與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為活躍,深刻影響了他們的創作思想、創作方法和審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和融合,對外來文化精華的廣泛吸收,各種藝術門類的互相滲透,促進了各種藝術門類的發展。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學修養。
2、初唐詩歌革新經歷了幾個階段?
參考答案:初唐詩歌革新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唐太宗君臣為代表,鑒于南朝歷代統治者敗亡的教訓,從鞏固基業的需要出發,重視思想文化的統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學主張,在詩風轉變中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第二階段以“初唐四杰”為代表,他們力圖改變齊梁余風,擴大詩歌題材,不僅推動了律詩的發展,并對唐代文風的轉變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階段以陳子昂為代表,標舉“漢魏風骨”和“風雅興寄”,開拓了唐詩正確發展的道路。
3、《春江花月夜》的藝術特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聞一多贊美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有如下特點:第一,詩采用的是樂府舊題,詩中表現的也是游子思婦的傳統主題,但賦予了全新的內容。第二,全詩以浩瀚幽遠、靜謐瑰麗的春江花月之夜為背景,將傳統詩歌中游子思婦的相思之情,升華為極優美動人的藝術境界。第三,表現了對年華、青春的珍惜,對生命的熱愛。全篇熔詩情、畫意、哲理于一爐,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第四,韻律和諧婉轉,富有音樂美。
4、陳子昂的詩歌革新理論的要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陳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達了他的詩歌革新主張。首先,他用“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概括了前代文學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確標舉“漢魏風骨”與“風雅興寄”,反對沒有風骨、沒有興寄的作品;第三,他提出了“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的詩美理想,要求將壯大昂揚的情思與聲律和詞采之美結合起來,創造健康而瑰麗的文學。這就指出了文學發展的新方向。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學》模擬試題四
09-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認知心理》模擬試題41
01-132022浙江自考《法基與思修》判斷題及答案(221-240題)
07-05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3)
09-23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學概論》模擬試題五十
0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模擬試題及答案11
12-052022年10月浙江自考《學校體育學》模擬模擬試題(13)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