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詩三百,:即,詩經,。,詩經,在先秦時不稱“經”,而是稱“詩”或“詩三百”,如,論語,引,詩,評,詩,即是如此。,詩經,本有305篇,舉其整數,故稱“詩三百”。西漢初成為官學,被尊為經,始稱,詩經,,后世也有沿稱“詩三百”的。
2、風雅頌:是,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也是根據地域和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風也叫國風,是帶有諸侯各國地方特色的樂歌,共有十五國風,160篇,多是民歌,少數是貴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區的樂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會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個人抒情之作。雅詩中也有部分民歌。頌是王室宗廟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時的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三頌,共40篇。
3、四家詩:指漢初出現的傳授,詩經,的齊、魯、韓、毛四家詩。前三家屬“今文詩”,西漢時立于學官,分別亡于三國、西晉和宋時。,毛詩,屬“古文詩”,東漢時立于學官,訓詁多用,爾雅,,事實多本,左傳,,流傳至今。
4、毛傳鄭箋:漢代毛亨、毛萇為,詩經,所作的注解名為,毛詩故訓傳,,簡稱“毛詩”。東漢鄭玄又為“毛詩”作箋注,名為,毛詩傳箋,,簡稱“鄭箋”。
5、賦比興:,詩經,常用的三種藝術表現手法。賦指的是鋪陳直敘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擬。興即托物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二、論述題
1、舉例談談,詩經,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詩經,思想內容廣闊,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社會生活,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表現戀愛、婚姻題材的婚戀詩。這類詩占全書的三分之一,同時也是全書中寫得最為精彩的部分。或寫男女子相愛時的和諧歡樂,失戀時的痛苦憂傷,贊揚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和勇敢追求,如,關雎,、,靜女,、,蒹葭,、,柏舟,等。或寫愛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現女性在當時社會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遺棄的痛苦,如,日月,、,谷風,、,將仲子,、,氓,等。
二是描寫農業生產的農事詩。這類詩也很多,有的贊頌農業成就,夸耀田土廣大、農夫眾多、收獲豐盛,如,周頌,中的,臣工,、,隱嘻,、,載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寫歡快的勞動場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寫勞動生活的繁忙,如,豳風·七月,等。
三是關于戰爭和徭役的征役詩。這類詩主要表現戰爭和徭役給民眾帶來了沉重災難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婦口吻言之,寫來都感情真摯,聲調凄楚,情節悲慘,如,東山,、,東方未明,、,何草不黃,、,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數表現愛國思想的作品,如,秦風·無衣,、,鄘風·載馳,、,小雅·采薇,等。
四是頌歌。這類詩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樂官之手,在三,頌,中保存最多,,雅,詩中也有不少。有的頌帝王歌天命,為周王統治的合理性尋求神學依據,如,維天之命,、,文王,;有的頌戰功揚王威,如,殷武,、,江漢,;有的頌宴飲贊嘉賓,如,鹿鳴,、,南有嘉魚,等。五是反映社會矛盾、揭露批判現實的怨刺詩。這類詩主要存于,雅,詩和,國風,中,帶有亂世的鮮明印記?!岸拧敝械脑勾淘姸酁楣淞惺康闹S諭勸戒之作,的借古諷今,如,蕩,、,正月,。更多的是針砭時弊,指斥昏君,如,民勞,、,板,、,蕩,。還有一些以斥責奸佞為主題,如,巷伯,、,正月,等。,國風,中的怨刺詩多出自民間,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層民眾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內容更深廣,怨憤更強烈,諷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碩鼠,、,伐檀,、,新臺,、,南山,、,黃鳥,。六是周民族的史詩。,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以粗線條較完整地勾畫出周族發祥、創業、建國、興盛的光輝歷史。遠古傳世的史詩極少,此組詩顯得格外珍貴。
2、談談,詩經,的藝術成就。
參考答案:,詩經,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詩經,從各個方面主要描寫了我國西周數百年的社會現實生活,真實、深刻、廣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直接真實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勞動和生活、喜愛和憎恨、痛苦和希望。這些詩歌,不僅主題和題材廣泛多樣、真實深刻,同時還以驚人的藝術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當時社會生活中一些本質矛盾。其二,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賦指的是一種鋪陳直敘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記述了農奴一年的勞動過程。比,即比喻或比擬。,詩經,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這些比喻,都能緊扣詩中的情、事、景,十分貼切。興,就是托物起興,先用他物起頭,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興句多在一首詩的開頭,或起協調韻律的作用,或起創造意境、烘托氣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聯想、比擬的作用。,詩經,常常將三種手法結合運用。其三,復沓的章法和以四言為主的句式。復沓的章法又叫重章疊句,即各章詞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換中間的幾個字,反復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題,渲染氣氛,加深情感,增強音樂性和節奏感。在具體的字詞的更換中,或用遞增法,或用遞減法等,總是曲盡其妙,如,王風·采葛,。,詩經,的句式雖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詩的90%以上。其四,豐富、生動、簡練、形象的語言。,詩經,大約使用了近三千單字,其中有名詞、動詞,也有形容詞,豐富多彩、生動準確地表現了各種事物及其變化特征。如表示動植物的名詞有373種,讀之可使人博物多識。此外,,詩經,中還用了大量的動詞、形容詞及雙聲字、重疊字、疊韻字,寫景狀物,擬形傳聲,細致傳神,使詩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韻美,增強了詩歌語言的藝術魅力。
3、簡述,詩經,對后代文學的影響。
參考答案:,詩經,對后代文學的影響非常深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開創了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其“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創作精神,啟發和推動了后世作家密切關注現實、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如漢樂府民歌作家、建安詩人、陳子昂、杜甫、新樂府運動諸詩人等的樂府作品,都是對這種創作精神的直接繼承。其次,它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后世文學的創作提供了成功的藝術借鑒。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達愛憎的手法,漢樂府民歌中的寓言擬物詩,阮籍的,詠懷,,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風,,李商隱的,錦瑟,,陸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戲中的美刺諷喻作品,無不是對,詩經,比興手法的繼承發展,以至形成了我國文學韻味悠長、含蓄蘊藉的民族特色。
至于其賦的手法,對后世文學也有頗深遠的影響。賦體文學是由它直接發展而來的。此外,詩歌、詞、戲曲、小說中亦有很多作品糅進了賦的手法。再次,它確立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詩經,中的詩歌絕大部分是民歌,樸素清新,生動活潑,和諧自然,給后世文人學習民間文學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從文學史發展看,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常常是先從民間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發展。歷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過向民間文學學習,豐富自己的創作。向民間文學學習,這是我國文學發展歷史的優良傳統。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應用文寫作》模擬試題及答案21
09-21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試題2.1
06-072023年浙江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題及答案(6)
03-04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2022年浙江自考《語言學概論》模擬試題(9)
09-032021年10月浙江自考《社會工作實務》考前試題和答案(10)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