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農業:農業是人類依靠植物、動物、微生物的生理機能和自然力,通過有目的的勞動影響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以獲得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和為人類創造良好生活環境的物質生產部門。
2.農業現代化: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裝備農業,以先進的科學方法組織和管理農業,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文化、科技素質,把落后的傳統農業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產力水平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農業的過程。
3.需求:是指人們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某種產品的數量。
4.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某種產品的數量。
5市場:狹義是指指進行商品交換的場所;廣義是指商品流通領域交換關系的總和,包括具體的商品市場和商品交換中的各種經濟關系。
6.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是指人們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關系的總和。廣義: 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流轉制度、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稅收制度; 狹義: 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
7.地租: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所有權將土地轉給他人使用而獲得的收入。
8.資本: 一般是指用于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資產。
9.農業科技進步: 是指在農業經濟發展中,不斷創造、掌握和應用生產效率更高的科學技術,以替代生產率較低的技術的過程。
10.經濟核算: 是利用實物指標和價值指標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消耗以及所獲得的經營成果進行記載、計算、考查和對比分析,以考核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具有經濟合理性.
11.資產: 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
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
二.問答題
1、農業由哪些因素構成?
答:1、生物有機體:植物、動物、微生物。 2、自然環境:土、水、光、熱等。3、人類勞動:人類+工具
2、試分析農業的本質特征。
答:農業的勞動時間與生產時間不一致;農業面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土地是農業中特殊的生產資料。
3、農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農業是人類的生存之本 ②農業是社會分工和非農產業發展的基礎
前提:(1)食物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資料,食物是由農業生產的;(2)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即農業生產者生產的食物除了能滿足自身需要外,還有剩余。結果:社會出現了大分工,進而發展形成了國民經濟其他部門。
4、農業生產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的基本標志是什么?
答:農業發展經歷了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現代農業三個階段;原始農業的標志:使用簡單的石制農具;采用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單純依賴物質循環來恢復地力。古代農業標志:是用鐵木農具,憑借或主要憑借直接經驗從事生產活動的農業,屬于農業的早期階段。近代農業:由于手工工具盒和畜力農具向機械化農具,由直接經驗向近代科學技術,由自給自足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的農業,屬于現代農業的萌芽和初級階段。現代農業的標志:1.現代農業機器體系的形成和農業機器的廣泛應用。2.有一整套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上的農業科學技術體系。3.把現代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4農業生產的社會化、專業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及答案98
05-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資產評估》模擬題:第4章
08-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刑法學》模擬試題12.5
12-242021年10月浙江自考《語言學概論》考前試題和答案(2)
06-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稅法》模擬題一
03-2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學概論》模擬試題十三
02-0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及答案55
05-132023年4月浙江自考《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模擬試題及答案(1)
02-20自考本科英語(一)鞏固練習試題:第三章
08-24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