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統的措施中,屬于微觀性預防的是( C )
A.倡導主文化
B.克服社會弊端
C.提高家庭結構的合理性
D.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統的措施中,不屬于限制犯罪機會和條件的是(B )
A.搭建自行車棚
B.開展就業指導
C.加強旅館業的管理
D.被害預防
3.在下列措施中,屬于美國三級犯罪預防理論第一層次的有( D )
A.轉處
B.通過旅游、運動等方式改造青少年
C.刑罰預防
D.鄰里照看
4.根據一定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會治安狀況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的社會治安應達到的要求,是社會治安治理的( C )
A.最終目標
B.戰略目標
C.階段性目標
D.長期目標
5.對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屬于( C )
A.罪前預防
B.罪中預防
C.罪后預防
D.重點預防
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徑是(A )
A.犯罪預防
B.犯罪控制
C.打擊犯罪
D.改造罪犯
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兩個相關因素之間的相關變動方向同增同減的,叫做( D )
A.先行關系
B.后行關系
C.逆相關關系
D.順相關關系
8.犯罪意向調查推測的對象是( D )
A.被害人的親屬
B.犯罪人的鄰居
C.公安人員
D.具有犯罪傾向者
9.根據損失與犯罪行為的關聯程度,被害人的物質損失可以分為( B )
A.貨幣損失和實物損失
B.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C.有形損失和無形損失
D.身體創傷和精神創傷
10.沒有固定職業或穩定生活來源和居無定所的被害人是( D )
A.孤獨型被害人
B.挫折型被害人
C.職業型被害人
D.流動型被害人
11.在特定時空范圍內犯罪率最高、犯罪行為最集中的年齡階段被稱為( D )
A.初犯年齡
B.累犯年齡
C.差別年齡
D.高峰年齡
12.犯罪人犯罪意識的外化表現是( C )
A.犯罪心理
B.犯罪現象
C.犯罪行為
D.犯罪動機
13.支配犯罪行為發生的是( C )
A.生理病變
B.生理異常
C.犯罪動機
D.潛意識
14.體格性格分型說是西方犯罪學者提出來的( B )
A.犯罪遺傳生物學觀點
B.犯罪體質生物學觀點
C.犯罪心理學觀點
D.犯罪精神病學觀點
15.改革開放后第一次“嚴打”是在( A )
A.1983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16.無論犯罪發展的總趨勢如何,其在特定社會發展階段上會出現時起時伏、波浪式發展變化,這是犯罪的(B )
A.消長律
B.起伏律
C.輻射律
D.自組織律
17.犯罪人犯罪的年齡主要集中在( B )
A.兒童時期
B.青少年時期
C.中年時期
D.老年時期
18.犯罪研究表明,影響犯罪人年齡之區域性差別的主要因素是(B )
A.經濟發展水平
B.人口結構
C.地域文化
D.政治環境
19.導致腐敗現象增多的原因之一是商品經濟等價交換原則的( C )
A.適用
B.限制
C.泛化
D.遵循
20.原始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從社會制度上(A)
A.限制了犯罪現象的產生
B.保障了犯罪現象的產生
C.誘發了犯罪現象的產生
D.刺激了犯罪現象的產生
21.犯罪研究應堅持的基本觀念是唯物觀、辯證觀和( C )
A.和諧觀
B.階級觀
C.系統觀
D.人生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22.在選定的現實社會生活環境中,由實驗者引發和控制某種社會事件,吸引被試者的注意力,并觀察其反應的研究方法是( C )
A.模擬實驗法
B.實驗室實驗法
C.現場實驗法
D.心理實驗法
23.犯罪動力的本質是犯罪的推力和引力與犯罪的控制力、阻力的( C )
A.合力
B.助力
C.差力
D.壓力
24.引起犯罪動機產生的因素是( A )
A.直接犯罪原因
B.間接犯罪原因
C.犯罪的社會根源
D.犯罪的文化根源
25.德國學者李斯特提出了犯罪原因的( B )
A.一元論
B.二元論
C.三元論
D.多元論
26.下列人物中提出犯罪根源于私有制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學者是( B )
A.柏拉圖
B.托馬斯·莫爾
C.奧古斯丁
D.孟德斯鳩
27.犯罪學中犯罪行為概念的外延( B )
A.比刑法學中犯罪行為的外延小
B.比刑法學中犯罪行為的外延大
C.與刑法學中犯罪行為的外延相等
D.與刑法學中犯罪行為的規定完全不同
28.研究犯罪原因的目的在于( A )
A.發現犯罪與其他現象的聯系
B.發現犯罪現狀與發展趨勢
C.發現犯罪類型與規律
D.發現犯罪行為的軌跡與危害
29.犯罪調查中的非隨機抽樣包括偶遇抽樣、判斷抽樣、配額抽樣和( C )
A.整群抽樣
B.等距抽樣
C.滾雪球抽樣
D.分類抽樣
30.實證犯罪學派的犯罪預防理論是( D )
A.刑罰預防論
B.法律預防論
C.環境預防論
D.社會防衛論來源:考試大-浙江自考站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下列有關犯罪預防的觀點中正確的是( ACE )
A.犯罪預防是針對犯罪原因采取的一系列活動
B.犯罪預防是一個具有整體性、層次性、靜態性的行為體系
C.犯罪預防的目的是防止、遏制和減少犯罪
D.狹義犯罪預防專指罪后預防
E.廣義犯罪預防包括罪前、罪中和罪后預防
32.犯罪學最基本的范疇是( ABC )
A.犯罪現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對策
D.刑事案件
E.刑事偵查
33.犯罪對策學包括以下分支學科( BDE )
A.犯罪預測學
B.刑事政策學
C.犯罪心理學
D.犯罪人的矯治與改造
E.監獄學
34.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犯罪狀況是( BCDE )
A.未成年人犯罪多
B.成年人犯罪多
C.暴力性犯罪多
D.敵對分子多
E.經濟領域犯罪突出
35.犯罪預測是科學測定未來可能發生的( ABCDE )
A.犯罪狀況
B.犯罪原因
C.犯罪條件
D.犯罪結構
E.犯罪變化趨勢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36.犯罪現象 : 是指在一定社會歷史階段上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具體犯罪及其總和, 是一種多 變的社會現象,具有量與質的屬性。
37.物防 : 是專指采用物質裝置用以阻卻犯罪實施所進行的犯罪預防。
38.性格: 性格是個人在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39.滾雪球抽樣: 是指通過已知的具有研究特征的調查對象尋找未知的具有研究特征的調查對 象,依此類推直到達到規定的數目。
40.犯罪社會學派 : 犯罪社會學派是指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犯罪原因、 探計犯罪對策的犯罪學派.
41.擬制的犯罪人: 即犯罪的社會單位或法人,是經法定程序成立或認可的,具有人格化特征, 也具有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是“復合型的人”。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2.簡述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原則; (2)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 的原則; (3)科學性與價值性相結合原則。
43.從構成結構上對犯罪人進行分類可將其劃分為哪些類型?
無論在犯罪學中還是刑法學中,從構成結構上,犯罪人都可劃分為實體犯罪 人、擬制犯罪人和自行糾集組成的群體犯罪人三種類型。實體犯罪人即犯罪的自 然人,擬制的犯罪人即犯罪的社會單位或法人,自行糾集組成的群體犯罪人即犯 罪團伙、犯罪集團等犯罪組織。
44.為什么說犯罪學是多學科交叉的獨立的綜合性學科?
之所以說犯罪學是多學科交叉的、獨立的綜合性學科,是因為: (1)犯罪 學多學科交叉的特點是由犯罪學的學科基礎決定的。 ①對犯罪行為的認定不能完 全離開法律的規定和法學的相關成果。 ②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為研究犯罪的原因 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基礎。 ③探討犯罪行為的發生過程離不開心理學以及相關學 科的知識和成果。 (2)犯罪學的綜合性是由犯罪學的研究對象決定的。
45.簡述犯罪預防的可能性。
犯罪是可以認識和預防的,其理由如下:
(1)犯罪規律和犯罪原因的可認 識性,為犯罪預防提供了科學依據。
(2)犯罪學理論的深化和發展,為分析研究 犯罪原因、犯罪的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犯罪預防提供了理論基礎。
(3)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為犯罪預防提供了科學的手段和方法。
(4)預防犯罪的實踐 為犯罪預防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5)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犯罪預防提供了 可靠的制度保障。
(6)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為犯罪預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46小題10分,第47小題12分,共22分)
46.試論犯罪現象的屬性。(10分)
犯罪現象具有歷史性、政治性、社會性、文化性的屬性: (1)歷史性①犯 罪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而出現的社會現象。②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 發展,作為社會現象的犯罪不斷演變。 (2)政治性。①從犯罪的法律規定看,在 階級社會里, 任何關于犯罪的法律規定反映的都是以國家意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統治階級的意志。②從犯罪的發展變化看,隨著階級力量對比的變化,對于犯罪 的規定,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 (3)社會性①犯罪的發生、發展是社會產物。② 犯罪在危害了統治階級的利益的同時也危害了公共利益。③從具體犯罪類型看, 多數犯罪行為往往直接侵害的是各個階層的人身和財產的安全, 這些犯罪所危害 的是社會共同的安寧和利益。 (4)文化性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導致不同 的犯罪觀。
47.試論述龍勃羅梭的犯罪學思想和理論。(12分)
龍勃羅梭是 19 世紀中后期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學家、 實證派犯罪學的創始人。 (1)關于研究方法:臨床觀察及解剖等實證的研究方法。 (2)關于犯罪人分類: 將犯罪人分為五類。 (3)關于犯罪原因:“天生犯罪人”觀點。具體包括:①遺傳 因素影響犯罪;②社會因素影響犯罪;③自然氣候因素影響犯罪。 (4)關于犯罪 對策:①社會防衛理論;②對犯罪人的鑒定和識別;③改革刑罰制度的建議;④ 其他預防犯罪的建議。
以上就是“浙江自考犯罪學(一)模擬試題及答案三”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到各位。浙江浙江自考網為廣大成考生提供免費咨詢與考試資料下載服務。關注我們,第一時間了解浙江自考最新政策等信息。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應用文寫作》模擬試題及答案21
09-21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3年浙江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題及答案(6)
03-04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試題2.1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模擬題5.3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行政》模擬試題及答案(42)
11-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模擬試題及答案45
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