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文學風格與時代文化
(1)文學的時代風格是作家作品在總體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時代的特征,它是該時代的精神特點、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現;
(2)文學的時代特點不是時代印記被動的承受物,它既是時代精神的產物,又是對時代精神的發現、強調、放大和風格化;
(3)時代風格的形成,離不開文學自身的發展規律,也離不開作家有意識的創造;
(4)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其時代特征最終會在語言層面上體現出來;
(5)風格的時代性差異也完全可能體現在同一個作家身上。這在一些跨世紀、跨時代的作家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17.文學風格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1)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作家生活于民族文化傳統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傳統影響。作家的風格必然滲入民族文化傳統的基因,表現出民族性。
(2)民族文化一般由民族的語言文字、民族的深化、民族的宗教、民族的習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思維、民族的審美理想、民族的藝術、民族的科學、民族的歷史等特點融合而成。風格總是這樣那樣反映民族文化的特點,而形成文學的民族風格。
(3)民族風格的同一性一目了然,從作者的風格特征上很容易把一個國家的作品與另一個國家的作品區分開來,把一個民族的作品與另一個民族的作品區分開來。
18.魯迅對民族風格的認識
魯迅認為民族風格要擺脫兩重桎梏:一重是“古國的青年的遲暮之感”,另一重是對外國的頂禮膜拜。魯迅本人就是最具有民族性,同時又最具有世界性的偉大作家。魯迅是把民族和世界、傳統和現代結合得最好的作家,是最懂得國民性的弱點,并在予以鞭策的同時,高揚民族的脊梁和精神的作家。在文學形式上,他也是徹底風格化的。
19.文學風格與地域文化的理解
(1)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氣息。作家的文學風格必然滲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現出地域性。
(2)19世紀的法國作家、批評家史達爾夫人指出存在地域風格的差別和地域文化對地域風格的影響。
(3)屈、莊的相通,詩、騷的不同,是文學地域風格的有力佐證。類似的例子,還有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現代文學中京派與海派的不同,都鮮明地體現了地域文化所造成的地域風格的差異。
20.鮑列夫說:“風格是某種特定文化的特征,這一特征使該種文化區別于任何其他文化。風格是表征一種文化的構成原則。”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犯罪學(一)模擬試題及答案匯總(上)
03-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現代漢語言》章節試題:文字
02-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農業經濟與管理》模擬試題及答案(6)
02-20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浙江自考《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一
05-25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鄧小平理論概論》練習題二(1)
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