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和范疇
第一章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來源。(選擇題)
2、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的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選擇題)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選擇題 10月)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是人類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有廣義的生產關系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著重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與經濟運行機制。
4、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同社會主義部分研究對象的異同(簡答題)
二者既相統一,又有差異。
——統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利益關系,揭示經濟運動規律。
——差異面在于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重在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研究,揭示其內在矛盾、階級對抗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與滅亡的客觀規律,揭示資本主義終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重在研究怎樣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經濟利益。具體表現為,研究怎樣處理好經濟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以加快生產力的發展;怎樣改革和完善經濟體制,健全和完善經濟運行機制,優化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逐步實現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以達到共同富裕。
5、學習政治經濟學的意義(選擇題)
第二章物質資料生產和社會生產方式
1、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選擇或簡答 1月)
——物質資料的生產
——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1)生產出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生活資料
(2)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2、物質資料生產必須具備的三個簡單要素(選擇題)
——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勞動對象:勞動對象有2類: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石油等;勞動加工的生產物:棉花、磚瓦等。
——勞動資料:最主要的是——生產工具。
——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的總和叫做生產資料。
3、生產力(選擇題10月)
——人的因素(勞動者)
——物的因素(生產資料——最重要是生產工具,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力性質的標志,劃分經濟時期的主要標志)
4、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簡答題)
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科學技術日益深入滲透到勞動力、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之中,從而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使勞動者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日益豐富;
——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的質量,用先進工藝代替落后工藝;
——引起勞動對象質量的提高和數量、品種的增加;
——引起生產過程的生產管理、工藝流程等其他方面的發展變化。
5、生產力狀況:質和量(選擇題)
——生產力性質:生產力質的規定性,由生產資料特別是生產工具的性質決定;
——生產力水平:量的規定,如生產力的分布狀況、能源動力的利用程度等。
6、分工與協作的關系(選擇或簡答新增)
——分工:從生產領域的空間來看,分為生產單位內部、國家內部和國際分工。
——協作:簡單協作、復雜協作
——分工與協作是勞動過程的兩個側面,有分工就有協作,分工越是發展,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協作也就越加發展和密切。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可以使生產資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節約,促進生產力諸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結合,在短時期內完成某種工作,降低單位產品的勞動消耗,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所以,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意味著人們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強,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而是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7、——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相互關系(選擇或簡答1月)
(1)社會生產總過程中有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其中直接生產過程是再生產過程的起點,起著決定作用。
(2)生產對分配、交換和消費起著決定作用表現為:社會性質;對象;水平與結構;具體形式。
(3)分配、交換和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具體表現在:一是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分配方式,能夠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起阻礙作用,二是交換的發展能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阻礙生產的發展,三是消費使生產出來的產品最終得到實現,消費為生產的發展創造出動力,反之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8、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選擇或簡答1月)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二者的統一構成了社會的生產方式。
(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表現在: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性質,第二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生產關系的發展和變化。
(3)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表現在:第一適應生產力發展時的推動作用,不適應生產力發展時的阻礙作用。
(4)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表明:第一,舊的過時的生產關系必然適應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新的生產關系只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建立。
9、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選擇或簡答1 月、10月)
——揭示經濟規律
——經濟規律的客觀性
(1)任何經濟規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的,并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2)人們既不能消滅、廢除和改造經濟規律,也不能創造或制定經濟規律。
——認識經濟規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規律能動地改造世界
——經濟規律與自然規律
(1)自然規律是完全離開人們的活動而獨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而經濟規律主要是人們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運動的規律,離開了人們的經濟活動,也就不存在經濟規律。
(2)自然規律大多是長久不變的,而絕大多數經濟規律只在一定的社會歷史階段發生作用。
(3)在階級社會里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都有階級背景。
——經濟規律的三種類型:(舉例說明)
——基本經濟規律:一個經濟規律體系中起主導作用的經濟規律
第三章社會再生產與經濟增長
1、社會再生產(選擇或簡答 10月)
——內容:物質資料的再生產;生產關系的再生產。
——按照規模: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按照實現方式:分為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和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
2、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與產業結構(選擇或簡答新增)
——實質:社會總勞動按一定比例在各部門、各環節和各地區的反映。
——兩大部類產業結構:按最終用途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
——產業結構的演進趨勢
兩大部類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制造消費資料部類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制造生產資料部類所占比重逐漸上升;農輕重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農業比重逐漸下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工業中的輕工業的比重逐漸下降,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傳統產業逐步被新興產業所代替,新興產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生產要素密集度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日趨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質量日益提高,第二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步提高
3、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選擇或簡答題新增)
——關系:既聯系又有區別。經濟增長是著重反映國民經濟數量變化的概念,經濟發展是既反映國民經濟的數量變化,又反映國民經濟質量變化的概念。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經濟增長,不可能實現經濟的發展。
——國民收入:實物構成:新增加的生產資料加上全部消費資料;價值構成:活勞動創造的價值。
——國民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按國土原則計算
——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因素:
勞動力的數量和勞動者的素質;科學技術及其應用;生產管理和勞動組織。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自然條件;產業結構和比例關系;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還有其他許多具體的經濟因素,乃至一國的政治法律制度、方針、政治局勢、文化教育、對外關系、國際環境等等。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現代漢語》串講筆記第一章:語音
09-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藥鑒定學復習筆記:葉類中藥鑒定(2)
12-24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翻譯復習筆記:The Imperial Palace
12-14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4)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七
1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經濟效宰和帕累托最優標準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