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共關系管理的意義
1.公共關系管理是對組織與社會之間傳播溝通的目標、資源、對象、手段、過程和效果等基本原則要素的管理。 2.加強組織公共關系管理的意義:
<1>增強公共關系工作的 系統(tǒng)性。
<2>提高公共關系的 預測性。
<3>加強公共關系工作的 可控性。
<4>促進公共關系工作的 成熟性。
二、 公共關系管理過程的基本模式
1.
卡特利普、森特的
四步工作法
<1>公共關系 調查,貫穿整個公共關系過程的始終;
<2>公共關系 策劃;
<4>公共關系 實施;
<5>公共關系 評估。 小結:四步工作法的相互銜接,體現(xiàn)了公共關系工作的 計劃性、 整體性、 系統(tǒng)性。
2. 六步工作法,將公共關系過程分解為:
<1>估計形式;<2>確定目標;<3>確定公眾;<4>選擇媒介;<6>編制預算;<7>評價結果。
三、 公共關系過程中的相關因素,包括:
1.環(huán)境因素系列;
2.主體因素系列;
3.傳播技術因素系列。
第二節(jié) 公共關系調查分析
一、
組織自我形象分析——公共關系調查第一步
(一) 甄別公眾對象,測量輿情民意,評價組織形象,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礎上尋找差距,確定問題,為公共關系工作指明方向,是公共關系目標管理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二)組織自我形象即一個組織自己所 期望建立的 社會形象,是一個組織公共關系工作的內在動力、方向、目的和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實態(tài)(即組織客觀的實際狀態(tài)和基本條件)的調查分析,自我形象的設計不能脫離組織客觀的實際狀態(tài)和基本條件。
2.員工階層的調查研究,即了解本組織廣大基層和一線人員對自己組織的 看法和 評價。
3.管理階層的調查分析;
4.決策階層的研究分析,一個組織的形象藍圖最終來源于 決策階層。
二、 組織實際形象分析——公共關系調查的第二步
(一)組織實際形象,即社會公眾和社會輿論對組織實際狀態(tài)和行為的認知和評價。
(二)組織實際形象分析步驟包括:
1. 公眾辨認與分析; <1> 組織形象地位測量,可根據(jù) 知名度和 美譽度兩項最基本的指標,來測定組織的實際形象地位
(1) 知名度是指一個組織被公眾知曉、了解的程度,是評價組織的 名氣大小的客觀程度,側重于“ 量”的評價,即組織對社會公眾影響的 廣度和 深度。▲
(2) 美譽度是指一個組織獲得公眾信任、好感、接納和歡迎的程度,是評價組織聲譽好壞的社會指標,側重于“ 質”的評價,即組織的社會影響的好壞。▲
(3) 知名度與美譽度的之間的 聯(lián)系:▲ A:良好的組織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譽度構成的,缺一不可; B:知名度要以美譽度為客觀基礎,才能產生正面的積極的社會效果; C:美譽度要以一定的知名度為前提條件,才能充分顯示其社會價值。
(4) 根據(jù)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實際狀況中的不同構成,可以將組織的實際形象區(qū)分為:
▲ A: 高知名度/高美譽度,屬于 最佳的公共關系狀態(tài),但如果知名度超過了美譽度,應該警覺,以防美譽度跟不上造成知名度方面的負面壓力。 B: 高美譽度/低知名度,屬于 較穩(wěn)定、安全的一種公共關系狀態(tài)。缺陷是知名度偏低,美譽度的社會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體現(xiàn),其 工作重點是維持美譽度的基礎上提高知名度,擴大美譽度的社會影響。 C: 低知名度/低美譽度,組織的公共關系 處于不良狀態(tài),解決辦法是 首先努力完善自己的素質和信譽,爭取改善組織的美譽度,其后在考慮提高知名度問題。 D: 低美譽度/高知名度,組織的公共關系 處于惡劣狀態(tài),首先應努力設法降低已經享有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4)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經濟效宰和帕累托最優(yōu)標準
11-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七
1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消費者均衡
11-122022年浙江自考《現(xiàn)代漢語》串講筆記第一章:語音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