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向近代轉變:
1 、康梁創造了“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這是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但是屬于特定歷史環境的產物:因為,其一,在甲午戰爭后,資產階級力量太弱,不敢于封建制度徹底決裂,不得不借助于古代文化的舊形式來表達新思想;其二,他們對西方文化的認識膚淺,不得不通過傳統文化來為外來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達形式;其三,西學傳播的水平還比較低,西政輸入較少,需要獨創。由于這些原因,當時的新文化,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是“托古改制”,沒有完全從封建主義舊文化中脫胎出來。
2 、促使中國傳統文化在不到百年時間內轉變為近代型文化的原因,有的學者主張主要動因是西方文化的沖擊,即“沖擊-反應”論。這種主張是根本錯誤的,因為真正的、根本的原因是近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西方文化的沖擊僅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原因。此外,還有傳統文化的內在活力因素如經世思想等。
第十九章,建設新中國文化:
1 、80年代文化熱的特點有三:一是它的現實性,牢牢立足于中國的現實,對文革及57年以來的左傾錯誤進行深刻反思,是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進行的具有思想解放意義,能夠產生巨大社會效能,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給改革帶來了強大的思想動力;二是它的廣泛性,是一次全民關注、參與的綜合性研討;三是它的世界性,是把中國置于世界文化的背景之中,把民族意識與全球意識結合起來,把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統一起來的研究。(簡記:廣現世)
2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方針和道路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批判繼承,綜合創新。
3 、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指導原則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批判繼承歷史傳統而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的,立足本國而又面向世界的,這樣一種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首先,當代中國文化應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其次,當代中國文化要辯證地處理好古和今即歷史傳統和時代精神的關系;再次,當代中國文化要辯證地處理好“中”與“外”亦即立足本國與面向世界的關系。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William Butler Yeats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