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覺的一艘概念
感覺是人們從外部世界,同時也可以從身體內部獲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覺是人們的感官對各種不同刺激能量的覺察,并將它們轉換成神經沖動傳往大腦而產生的。例如眼睛將光剌激轉換成神經沖動,耳朵將聲音剌激轉換成神經沖動,傳入到大腦的不同部位,就引起不同的感覺。
人類感覺根據它獲取信息的來源不同,可以分為三類:遠距離感覺、近距離感覺和內部感覺。遠距離感覺包括視覺和聽覺,它們提供位于身體以外具有一定距離處的事物的信息,對于人類的生存有重要意義,在各種感覺中得到最好的發展。近距離感覺提供位于身體表面或接近身體的有關信息,包括味覺、嗅覺和皮膚覺。皮膚覺又可細分為觸覺、溫度覺和痛覺。內部感覺的信息來自身體內部,機體覺告訴我們內部各器官所處狀態,如饑、渴、胃痛等;肌動覺感受身體運動與肌肉和關節的位置;平衡覺由位于內耳的感受器傳達關于身體平衡和旋轉的信息。本章中重點闡述與視覺和聽覺有關的內容。
二、感覺的生理機制
感覺是通過覺察聲、光、熱、氣味等各種不同形式的能量去收集外界的信息,眼睛看光線、耳朵聽聲音等,任何感覺的作用都在于收集信息并提供給大腦去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不同感覺雖然收集的信息不同,產生它的機構不同,但作為一個加工系統,它的活動基本上包括以下三個環節。產生感覺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感覺活動的第二步是轉換,即把進入的能量轉換為神經沖動,這是產生感覺的關鍵環節,其機構稱感受器(receptor)。不同感受器上的神經細胞是專門化的,它們只對某一種特定形式的能量發生反應。感覺活動的第三步是將感受器傳出的神經沖動經過傳入神經的傳導,將信息傳到大腦皮層,并在復雜的神經網絡的傳遞過程中,對傳人的信息進行有選擇的加工。最后,在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區域,被加工為人們所體驗到的具有各種不同性質和強度的感覺。
三、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一)感受性
感覺總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的,物理量的存在以及它的變化是感覺產生和發生變化的重要條件。研究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間的關系的科學稱為心理物理學,是早期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它所提出的一些規律,至今仍在實踐領域中起很大作用。
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來說明的。感受性是指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不同的人對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檢驗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標稱感覺閾限。感覺閾限是人感到某個剌激存在或剌激發生變化所需刺激強度的臨界值。感覺閾限與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關系。閾限又分為絕對感覺閾限和差別感覺閾限。
(二)絕對感覺閾限
絕對感覺閾限指最小可覺察的剌激量,即光、聲、壓力或其他物理量為了引起剛能覺察的感覺所需要的最小數量。感覺閾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感覺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異,實踐證明它能通過訓練而改變。
絕對閾限是有50%機會被覺察的最小刺激量。下表顯示了早期心理物理學家研究總結得出的一般人的各種感覺的絕對感覺閾限。
表3.1 人類各種感覺的絕對感覺閾限
視覺 | 30英里以外的一燭光 |
聽覺 | 安靜環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聲 |
味覺 | 兩加侖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覺 | 彌散于6個房間中的一滴香水 |
觸覺 | 從一厘米距離落到你臉上一個蒼蠅的翅膀 |
(三)差別感覺閾限
覺察刺激之間微弱差別的能力稱為差別感受性。它在生活實踐中有重要意義,可以通過實踐鍛煉而提高。那種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刺激之間的最小差異量稱為差別感覺閾限。差別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別感覺所需要的刺激差別越小,即差別感覺閾限越低。
研究發現,為了辨別一個剌激出現了差異,所需差異大小與該剌激本身的大小有關。描述覺察刺激的微弱變化所需變化量與原有刺激之間的關系的規律,由19世紀德國生理學家韋伯發現,稱韋伯定律(Weber's law)。韋伯定律指出,在一個剌激能量上發現一個最小可覺察的感覺差異所需要的剌激變化量與原有剌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關系。這個固定比例對不同感覺是不同的,用K表示,通常稱為韋伯常數或韋伯比率(見表3.2)。
表3.2 不同感覺的差別感覺閾限
感覺 | K(韋伯分數) |
音高 | 0.003 |
亮度 | 0.017 |
重量 | 0.020 |
響度 | 0.100 |
皮膚壓覺 | 0.140 |
咸味 | 0.200 |
表3.2顯示不同感覺的韋伯常數,K值越小,表示該種感覺對差異越敏感。
差別感覺閾限是刺激變化量與原有刺激量之間的一個固定比例關系。在刺激變化時所產生的最小感覺差異稱最小可覺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簡稱jnd。每個人的最小可覺差不等,它可以因訓練或其他條件而改變。
1860,年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Gustav Fechner)對韋伯定律作了進一步的發展,提出它也可用于了解人們對刺激量的心理,即知覺大小。費希納指出,由于jnd是對刺激量的一個最小變化的覺察量,那么就可以用它作為測量知覺變化的單位。當剌激量越大時,產生一個jnd所需要的變化量越大,也可以解釋為在物理量不斷增加時,心理量的變化逐漸減慢。說明在物理量增大時,為了感知到同樣的差異,需要更大的刺激變化,這一規律稱為費希納定律(Fechner's law)。嚴格地講費希納定律是:由剌激引起知覺大小是該感覺系統的K值與刺激強度的對數之積。見圖3.1。該圖的X軸代表刺激強度,Y軸代表知覺強度。
圖3.1費希納定律在視覺上的應用
圖中A與B的差異在剌激差異量上與BC之間不等,但引起的心理經驗相等,都是兩個最小可察覺差異。用數學的說法是:當知覺經驗以算術級數(1-2-3)增長時,刺激能量以幾何級數(1-4-9)增長,知覺經驗與剌激強度之間在數量上是一種對數關系。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浙江自學考試《園林藝術學》章節習題:第3章
11-272022年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資料:浪漫主義時期(2)
09-2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刑法》復習資料(4-5章)
08-302022年浙江自考數據庫原理復習資料第三章:關系數據庫SQL語言
09-21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2年10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復習重點二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