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指前期元雜劇作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和后期元雜劇作家鄭光祖。因為他們在元代雜劇創作中成就高、影響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韻》一書中將他們并列,稱為“關、鄭、白、馬”,后又稱之為“元曲四大家”。
元雜劇:又稱北雜劇,是在諸宮調和金院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熟的戲劇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構成。折是音樂單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選用四種不同的宮調。楔子的篇幅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劇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與折之間,起過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賓白。
遺民作家:指南宋滅亡后生活在元初的原南宋末年的作家。著名的有汪元量、劉辰翁、鄭思肖,以及謝翱、林景熙和謝枋得等。他們由宋入元之后,用詩、詞、文不同的文字形式,感懷時事,傷悼故國,抒寫興亡感慨,表現了堅守氣節的遺民心態,表達了亡國遺民的悲憤之情。后人稱這樣一個作家群為遺民作家。
遺民詩人:清初詩壇,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詩人,他們保持自己的民族氣節,對時末清初的戰亂和民生疾苦銘刻在心,對清統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態度。拒絕入仕為官。他們用詩歌揭露清兵暴行,頌揚抗清英烈,堅持民族氣節,寄托故國哀思,詩風慷慨蒼涼、激昂悲壯。這一類詩人被稱為遺民詩人,其代表人物為顧炎武、吳嘉紀和屈大均。
“易安體”: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其詞藝術成就很高,她能用通俗易懂的文學語言和明白流暢的音律聲調作詞,化俗為雅,清新工巧;其詞既融入了國家興亡的深悲巨痛,而又不失婉約詞的本色,具有凄婉非愴的格調;其詞既具有女性的細膩柔麗,又有不讓須眉的貞剛氣質,于溫婉中有遒逸之氣,旖旎中透出剛健、灑脫和俊爽,無脂粉氣、無閨閣氣,與一般流行的香軟詞風大異其趣,也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婉約詞,這種別樹一幟的詞風,在當時就廣為流傳,被稱為“易安體”。
永嘉四靈: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詩人,即徐璣,號靈淵;徐照,安靈暉;翁卷,字靈舒;趙師秀,字靈秀。他們都是永嘉人,字號中又都有一個“靈”字,詩風又極為相近,故謂之“永嘉四靈”。他們都是由葉適的鼓吹而聞名于世,視為同一詩派,謂之四靈詩派。
陽湖派:嘉慶年間,當桐城派極盛之際,惲敬和張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論影響,又對桐城派的理論作了一些修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他們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隨者都是陽湖人,故被稱為“陽湖派”。他們有散文理論方面有兩點不同:一是取法六經語孟和唐宋八大家之外,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駢文筆法引入古文,使散文具有博雅工麗之特點。
形式派:是清初傳奇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以李漁為代表。他們將講求戲曲的娛樂功能和寫作技巧作為最高目標。李漁的戲劇理論精僻地揭示了戲劇藝術的內部規律,是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系統化的標志,而他的劇本創作很好地體現了其戲劇理論。
辛派詞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詞風與辛棄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棄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張元幹、穎孝祥等,也包括和辛棄疾同時或后于辛棄疾在作詞方面追步辛棄疾的作家陳亮、劉過等人。他們都以濃郁有愛國激情和慷慨悲壯的詞風,共同促成了蘇、辛詞派的形成,成為詞史上一筆富貴的精神財富,為宋詞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蘇辛詞派:北宋詞中的豪放詞派。南宋偉大愛國詞人辛棄疾,一生以英雄自詡,其稼軒詞充分表現了他的英雄抱負,補襟懷磊落,慷慨淋漓,將氣高天下的東坡詞風在南宋發揚光大,加之與當時渴望恢復的國勢民情相推移磨蕩,又與南渡初期的張元幹、穎孝祥諸家的詞風相翕合,又有陳亮、劉過等詞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氣勢磅礴、悲涼感憤的蘇、辛詞派。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4)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經濟效宰和帕累托最優標準
11-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七
1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消費者均衡
11-122022年浙江自考《現代漢語》串講筆記第一章:語音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