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斯密(1723—1790)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繼承和發展了許多優秀經濟思想家的研究成果,第一個創立了比較完備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與框架。他的出版于1776年的巨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歷來被視為人類歷史進程的劃時代著作之一。
一、斯密經濟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斯密經濟思想產生于18世紀中期。18世紀中期,是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得到較大發展的時期。
1.18世紀中期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
18世紀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已有較大的發展,人口增長迅速,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著提高。行會手工業逐步分化瓦解,資本主義手工業成為生產的主要形式。工業人口增加,農業人口減少。國家已經基本上由農業國轉變為以工廠手工業為主的工業國了。
在農業上,議會通過了圈地法案,使圈地運動因合法化而達到高潮,小農基本上被消失了。資本主義的大農場普遍建立;土地歸地主階級所有,農奴和農民分化為雇傭勞動者和資本家。圈地運動不僅促進了農牧業的資本主義經營,而且推動了英國毛紡織業的迅速發展。
英國的海外殖民擴張及掠奪式對外貿易也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大量的利潤,推動了資本積累,成為世界上頭號外貿和殖民強國;技術發明增多,機器大量使用,為產業革命準備了條件;英國產業革命逐漸醞釀和發展起來。
2.社會階級結構變化及階級斗爭:
此時,英國存在三大階級,亞當斯密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但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的斗爭占主導地位,資產階級未完全占據絕對統治地位;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剛剛有了發展,主要是自發的經濟斗爭,在社會生活中還未占主導地位。
二、斯密經濟思想產生的理論條件
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
亞當(中間有個點)·斯密的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自由放任,貫穿于經濟理論的本身。
三、斯密經濟思想的主要來源
1.斯密思想來源有三個部分:唯物主義哲學思潮、英國經濟理論的發展和重農主義。
2.從配第到斯密經歷了大約100年的時間,斯密綜合了先驅者的理論,建立了全新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體系。
四、斯密的著作
他的代表作《國富論》即《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于1776年,《國富論》內容浩瀚,集經濟理論、經濟史和經濟學說史之大成。這本巨著匯集了從配第以后100多年間經濟思想的優秀成果,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使政治經濟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一)基本思想及結構
1.基本思想:
該書著重論述的是影響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
(1)國民財富即一國生產的人均國民收入量,是由生產性勞動創造出來的。生產部門的勞動量是財富的源泉。工農等各行業和生產部門都創造財富。
(2)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目的是促進國民財富的增長。
2.結構:
全書分為五篇。
第一篇研究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和勞動生產物在社會各階級之間進行分配的自然秩序。這一篇從分工開始,進而研究貨幣,交換價值和工資、利潤、地租三種收入。
第二篇著重分析資本的構成、資本積累的條件和資本的用途。以上兩篇基本包括了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全部內容。
第三篇論不同國家中財富的不同發展,這一篇是從經濟史的角度來考察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發展的因素。
第四篇“論政治經濟學體系”,這一篇是研究經濟思想史,對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作了分析批判。
第五篇“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論述國家的財政支出對國民財富增長的影響。
總之,斯密力圖從各方面分析影響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
(二)根本的經濟政策原則
自由放任思想
(三)社會歷史觀與方法論
1.形而上學的資產階級世界觀。是一種明顯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自由主義、“人性論”和“自然秩序”的立場和世界觀。
斯密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是永恒的、自然的、永不改變的。
他認為,人的活動是人的本性(利己心)決定的。道德上,既有同情心,利他心,又有利己心。利己是目的,利他是手段。主觀上要利己,客觀上則實現了利他。利己必須以利他為手段才能利己。經濟活動中主要是利己心起作用。追求個人利益和有代價地幫助他人產生了交換,這使雙方都能達到各自利益的滿足,這樣就開展了社會經濟活動。社會就是基于人性的交換的聯合。
他認為,這種人性也是永久和永恒的。
2.方法論的二重性方法上的二重性決定了經濟理論上的二重性。一方面在其“經濟人”的假定下,贊美“看不見的手”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進行經濟現象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力圖從事物內在邏輯上進行本質的探討。
既有歸納又有演繹;既有歷史又有邏輯的方法。
五、斯密的分工學說
(一)分工的優越性:分工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分工對提高勞動生產力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
第二,由一種工種轉到另一種工種,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免除這種損失;
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使一個人能作許多人的工作。
(二)分工的缺點:分工是社會不平等的根源。
分工使工人常年累月從事單調死板的活動,損壞了工人全面的活動能力和智力的發展。這既造成不平等,也對人的健康不利。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浙江自考2023年10月《細胞生物學》復習資料:微管組裝
06-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ohn Keats
1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學串講筆記:感覺的整合
03-29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