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何認識生產工具在生產力中的作用?
(1)生產工具是人們用來影響或改變勞動對象的物質資料,是把人的勞動傳導到勞動對象上的重要物件。
(2)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力性質的最主要標志。生產力的發展首先是從生產工具的發展變化開始的,生產力發展的狀況,集中表現在生產工具的發展和變化上。
(3)生產工具是劃分經濟發展時期的主要標志。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關鍵在于用什么工具的發展和變化上。
7、分工的社會性質是怎樣的?
(1)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分工,具有不同的社會性質。
(2)在剝削社會制度下,分工會被剝削階級所利用,作為剝削勞動者或強國剝削弱國的一種手段,使得分工帶有了階級對抗的性質。
(3)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分工不再具有階級對抗的性質。但仍存在舊社會分工,突出表現為工農業分工、城鄉分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別”。
8、如何理解舊社會分工和“三大差別”的發展趨勢?
(1)舊社會分工是指每個勞動者長期乃至一生被固定在由分工所形成的某一種崗位上,始終從事一種職業,從而使勞動片面化的分工。這種舊社會分工,在人類歷史上突出表現為由工農業分工、城鄉分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別”,即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體勞動差別。
(2)在剝削社會制度中,這“三大差別”還演變為“三大對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隨著剝削制度的消滅,“三大對立”也隨之消滅,但工農、城鄉、腦體之間的本質差別還將長期存在。到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中,舊社會分工將完全消失,“三大差別”的本質差別也就不復存在。
9、如何理解分工與協作的關系?(分工與協作的相互關系及其作用是什么?)
(1)一般來說,分工與協作是勞動過程的兩個側面,有分工就有協作,分工越是發展,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協作也就越加發展和密切。
(2)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可以使生產資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節約,促進生產力諸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結合,在短時期內完成某種工作,降低單位產品的勞動消耗,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所以,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意味著人們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強,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而是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10、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容是什么?(什么是生產關系體系?)
(1)社會生產關系就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也叫經濟關系。在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中,生產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
(2)生產關系的內容,包括人們在一定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所形成的,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關系。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刑法學》模擬試題11.8
08-25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國際法》模擬題:第5章
09-1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國際法》模擬題:第6章
09-1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試題2.1
06-072023年浙江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題及答案(6)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