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勞動力供給的含義?
答案:勞動力供給,從本質上講,指勞動力的供給主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自愿對存在于主體之中的勞動力使用權的出讓,從量的角度講,指一個經濟體在某一時期中,可以獲得的勞動力愿意并能夠提供的勞動能力的總和。
2、分析勞動力供給通常有哪些假設。
答案:一、勞動力供給主體的目標假設。該假設認為勞動者在做出有關供給決策時,以追求效用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其效用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勞動力供給主體在市場性勞動時間內獲得的;二是勞動力供給主體從余暇時間中獲得的。
二、市場環境的假設。三、關于勞動力質量的假設。
3、影響勞動力個人供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一個是社會學性質的因素,即結婚、育兒、家庭形態、家務勞動的負擔、健康程度、就業觀念等;另一個是經濟學性質的因素,即工資與資產的狀況、稅制和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各種雇用習慣等。
4、何謂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答案:收入效應:是從一條無差異曲線移向更高效用的無差異曲線所引起的。一般情況下,純收入效應使余暇增加,勞動時間減少。
替代效應:在個人實現相同效用水平的情況下,勞動供給的決策主體改變其時間分配結構,必定由于工資率的變化所引起。相對價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較小的需求,價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給,這就是替代效應。
5、何謂個人勞動力供給的無差異曲線?
答案:主體對于勞動收入與余暇的組合的評價或選擇,如果出現這樣一種情況:A種組合與B種組合對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區別何種組合的效用高或何種組合的選擇順序在前,此時,A,B兩種組合對于主體來說是無差異的。那么,將與A點所示的勞動收入與余暇的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組合點連接起來,得到的曲線即為無差異曲線。
6、個人勞動力供給受到哪些約束?
答案:
7、描述個人的、家庭的和市場的勞動力供給曲線。
答案: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揭示的是勞動者個人勞動力供給意愿隨工資率變動而變動的規律。他表明,在某一工資率水平之下,工資率的上升會導致個人勞動力供給時間的增加;而在此工資率水平之上,工資率的上升反而會導致個人勞動力供給時間的減少。
妻子的就業會受到丈夫是收入和家屬構成、子女年齡、家庭成員健康狀況等的影響。(1)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勞動力參與率越低。(2)本人能夠得到的市場工資率越高,妻子的勞動參與率越高。如果勞動力市場疲軟,會因丈夫事業等原因導致基本收入下降,同事妻子能夠得到的市場工資率也下降。月到這種情況,如果(1)的效果強,隨著丈夫的收入減少,妻子為彌補收入不足增加勞動力參與率,所以勞動力供給量增加。相反,如果(2)的效果強,則隨著妻子工資下降,勞動力參與率下降。勞動力供給量也減少。
所謂市場勞動力供給曲線,實際上是將一個市場中的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相加。
8、哪些人口因素對勞動力總供給產生影響?
答案:勞動力的供給與人口總量和人口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勞動力供給的總量首先受到人口總量的制約,進而受到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量的制約。勞動力供給量是人口的函數。構成勞動力資源的勞動力人口群體是一定時期、一定地域內人口總量的一部分,該部分人口數量與全部人口的數量關系十分密切。假定人口總體的年齡構成不變,勞動適齡人口中勞動力人口和非勞動力人口構成也不變,則勞動力人口與人口總量成正比關系。(1)通過勞動適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變化;(2)通過勞動適齡人口內部年齡構成的變動。
9、勞動力參與率的含義是什么?哪些因素影響勞動力參與率的變化?
答案:勞動力參與率是研究勞動就業狀態的重要指標,反映一定范圍內的認可參與市場性勞動的程度。
影響勞動力參與率的因素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供給規模、工資政策及工資關系、工資水平、個人非勞動收入、居民家庭生產率的變化、社會保障制度、宏觀經濟狀況、其他因素。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現代漢語言》章節試題:文字
02-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農業經濟與管理》模擬試題及答案(6)
02-20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浙江自考《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一
05-25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鄧小平理論概論》練習題二(1)
06-062024年4月浙江自考《資產評估》模擬試題(7)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