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供給的無差異曲線向原點凸起,當左邊比右邊陡峭,這種形狀說明……( )
A.貨幣收入越高,閑暇時間越少 B.貨幣收入越高,閑暇時間越多
C.貨幣收入越代,閑暇時間越低 D.貨幣收入高、低,對閑暇時間無影響答案A
如果勞動力的數量保持在自然更替的水平,質量保持不變,這種勞動力再生產是( )
A.勞動力簡單再生產 B.勞動力擴大再生產
C.勞動力縮小再生產 D.勞動力數量增加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A(1分)
當工資率增加所產生的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時,個體的工作時間為( )。
A.減少 B.不變
C.增加 D.不確定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C (1分)
向右上傾斜且較為平緩的勞動供給曲線的彈性( )。
A.等于零 B.較大
C.較小 D.等于1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B (1分)
工資率變動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包括( )
A.規模效應和收入效應 B.規模效應和替代效應
C.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D.收入效應和邊際效應答案C (1分)
人力投資收益是…………………………………………………………( )
A勞動生產能力的提高為用人單位帶來的收益;B勞動力質量提高為勞動者增加的收入;
C國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勞動力生產的全部費用;D.勞動生產能力的提高為用人單位帶來的收益和勞動力質量提高為勞動者增加的收入 答案C
勞動需求曲線向左下方向移動,說明勞動力需求( )。
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難以判定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B (1分)
兩種勞動力間為總互補關系時,其交叉工資彈性為( )。
A.正 B.負
C.零 D.任意值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B (1分)
勞動需求曲線向左下方向移動,說明勞動力需求( )
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難以判定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B (1分)
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功能是( )。
A.決定就業量 B.決定物價
C.決定就業量和工資 D.決定工資和物價水平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C
在壟斷勞動力市場中,( )是其基本特征。
A.壟斷 B.信息對稱 C.信息極不對稱 D.市場力量較強參考答案評分標準C(1分)
封閉型蛛網的條件是( )。
勞動力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
勞動力供給彈性等于需求彈性
勞動力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
D.勞動力需求彈性等于1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C(1分)
如果貨幣工資不變,物價上漲,實際工資( )
A.上市 B.不變 C.難以確定 D.下降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D(1分)
工資制度可以分為工資生成制度和( )兩大類。
A.工資形成制度 B.工資發放制度 C.工資支付制度 D.工資使用制度答案A(1分)
勞動力需求增加,勞動力供給減少時,則均衡工資率 ( )。
A.減少 B.增加
C.不變 D.不確定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B(1分)
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時,基尼系數等于( )
A.0 B.1
C.-1 D.2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B(1分)
工資差異是指各類人員( )的差異。
A.工資形式 B.總收入
C.工資水平 D.勞動成本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C(1分)
經濟學家一般用( )來衡量收入平等程度。
A.恩格爾系數 B.基尼系數
C.工資級差 D.工資等級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A(1分)
實行計時工資制度,工人低生產率的風險主要由( )承擔。
A.企業 B.個人
C.政府 D.社會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A(1分)
年薪制一般的適用對象為( )
A.普通工人 B.管理人員 C.企業家 D.技術人員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C(1分)
雇主在利用某個群體的典型特征作為雇用標準時,就會產生( )
A.顧客歧視 B.雇員歧視
C.統計性歧視 D.性別歧視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B(1分)
就業的最基本的社會經濟功能是( )
A.社會穩定功能 B.增加財富功能 C.社會發展功能 D.經濟發展功能答案B(1分)
在我國,下列( )屬于在業人口。
A.農民工 B.家庭婦女
C.勞動教養人員 D.在校大學生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A(1分)
就業的最基本的社會經濟功能是( )
A.社會穩定功能 B.增加財富功能 C.社會發展功能 D.經濟發展功能答案B(1分)
在我國,下列( )屬于在業人口。
A.農民工 B.家庭婦女
C.勞動教養人員 D.在校大學生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A(1分)
周期性失業產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生產過程的周期性 B.勞動力再生產的周期性C經濟周期中蕭條階段的經濟下降所造成的勞動力需求不足D.失業的周期波動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C(1分)
貨幣主義是由( )所創立的。
A.弗里德曼 B.馬歇爾
C.薩伊 D.杰文斯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A(1分)
從福利經濟學的公平理論看,( )分配可以增加社會福利。
A.公平 B.效率
C.按勞分配 D.按生產要素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A(1分)
在短期、局部范圍內,提高( )與擴大就業減少失業存在者矛盾。
A.經濟效率 B.生產效率
C.公平程度 D.就業容量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A(1分)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現代漢語言》章節試題:文字
02-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農業經濟與管理》模擬試題及答案(6)
02-20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浙江自考《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一
05-25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4年4月浙江自考《資產評估》模擬試題(7)
11-022021年10月浙江自考《古代漢語》考前試題和答案(5)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