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自考模擬題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1年10月浙江自考《大學語文》考前試題和答案(1)

時間:2021-06-17 17:47:30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1.在《寡人之于國也》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評梁惠王的治國方法不當,然后再提出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使用的手法是( )。

A.象征法

B.托物言志

C.先抑后揚

D.先揚后抑

2.《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先贊莊宗成功時意氣之”壯“,再嘆其失敗時形勢之”衰“,這里使用的寫作手法是( )。

A.烘托鋪墊

B.托物言志

C.先抑后揚

D.先揚后抑

3.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中提出”抱定宗旨“,其宗旨是指( )。

A.研究高深學問

B.教育青年志士

C.研究西方學問

D.做官致富

4.《論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話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一簣,進,吾往也。“這里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

A.歸納和類比

B.演繹和類比

C.歸納和演繹

D.類比和對比

5.《寡人之于國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 )。

A.統治者把”涂有餓莩“歸罪于年成不好

B.梁惠王的治國方法與鄰國沒有什么區別

C.梁惠王的治國方法

D.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

6.《秋水》中先說明在無限的宇宙中人的認識是十分有限的,得出孔孟之道也是有限的,這種論證方法是( )。

A.歸納法

B.演繹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7.”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 )。

A.《秋水》

B.《寡人之于國也》

C.《五代史伶官傳序》

D.《論毅力》

8.《秋水》開頭有一段河伯和海景的描寫,其主要作用是( )。

A.贊美河海的雄偉壯觀

B.表現作者的寬廣胸懷

C.增強行文說理的磅礴氣勢

D.暗示兩種不同的認識境界

9.《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中心論點是( )。

A.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B.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C.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滿招損,謙得益

10.從整體上看,《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主要論證方法是( )。

A.歸納法

B.演繹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參考答案:

1. 正確答案:C

2. 正確答案:D

3. 正確答案:A

4. 正確答案:D

5. 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選項A是指拿刀殺人,說”不是我殺的,是刀殺的“,選項C不全面,選項D是指”涂有餓莩而不知發“。所以答案選B.

6. 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先說明在無限的宇宙中人的認識是十分有限的,而孔子、孟子是人,因此按照三段論孔孟之道也是有限的了。

7. 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秋水》中有”望洋向若而嘆曰“,望洋興嘆由此而來。

8. 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掌握”開頭景物描寫的作用“的情況,開頭的景物描寫主要是暗示兩種不同的認識境界。

9. 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選項B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其余可以看作是論據。

10. 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本文主要是通過莊宗盛與衰、興與亡、得與失、成與敗的強烈對比來說明道理的。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瓦房店市| 安多县| 乐安县| 新源县| 佳木斯市| 富锦市| 调兵山市| 朝阳区| 都昌县| 全南县| 白城市| 紫金县| 新巴尔虎右旗| 合阳县| 宕昌县| 武汉市| 南宁市| 资溪县| 阳新县| 明光市| 车致| 临朐县| 南漳县| 垫江县| 垦利县| 双牌县| 南乐县| 平度市| 五原县| 定边县| 昭觉县| 新乡县| 宁武县| 扬州市| 体育| 肃宁县| 五大连池市| 荣昌县| 灌南县| 肇源县|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