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所有土地是指法律規定屬于勞動群眾集體共同所有的土地。
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只能是一定范圍的農民集體,其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類型有三種:即鄉(鎮)農民集體、村農民集體、組(原生產隊)農民集體。
農業生產,是指人們利用生物的生理機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強化或控制生物生命的活動,以取得人類衣、食等生活資料的過程,也就是人們改造自然、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
1、種植業 是農業生產的主體。必須堅持“決不放松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
采取扶持政策的主要原因 ⑴、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發展關系到全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⑵、農業是個弱質產業;⑶、農民人口多,自我保護能力弱,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農民往往處于不平等的地位;⑷、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不強,大型水利設施建設必須由國家承擔;⑸、農民住居分散,生產規模小,信息還不夠暢,市場發育還不健全,組織化程度還較低,導致農業生產的起伏波動比較大。國家應實行有效的宏觀調控進行扶持。
扶持措施 (1)、資金扶持;(2)、農業生產資料;(3)、技術;(4)、市場信息。
農產品即農業生產的產品,是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活動中生產的產品,包括經歷自然生長過程的所有植物和動物產品。
農產品流通系指農產品銷售、倉儲、運輸以及相應的貨幣流轉的總稱。
農產品流通法律規范1、我國農產品購銷體制的基本特征 我國的農產品要以市場調節為主,輔之以國家必要的宏觀調控。2、農產品的保護價收購制度3、風險基金制度4、儲備調節制度。5、農產品集貿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農業法,第39條“對關于國家支持農產品集貿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作了規定。
我國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主要包括:初級形態的農貿市場、較高級形態的現貨批發市場和高級形態的期貨市場。
1、農業科學:它是指建立在農業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并具有嚴密邏輯論證的,關于農業領域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必然聯系或運動規律的理論認識和知識體系。
2、農業技術:它是把各種科學原理經過實踐、積累、總結發展而成的操作方法、技能和技巧,是把各種科學應用于農業生產實踐中的方法和技能的總稱。
(重點)農業科學技術的特點:(1)農業科學技術具有很強的綜合性;(2)農業科學技術具有較強的地域適應性;(3)農業科學技術研究的周期長;(4)農業科學技術的不穩定性和風險性較大;(5)農業科學技術應用的分散性。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應用文寫作》模擬試題及答案21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浙江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題及答案(6)
03-042023年4月浙江自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模擬題5.3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試題2.1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園林樹木學》重點試題及答案
02-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行政》模擬試題及答案(42)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