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文學創作是主客體雙向建構的過程
(1)情景交融、心目相取
①對于抒情性作品的創作來說,心中之情與眼中之景的相互融會乃是最基本的特征。
②對于敘述作品而言,創作主體的情感同樣要投注于創作客體之中,作家所寫的任何人物和事件都是經過他的情感浸潤過的,是主客體交互作用的產物。
(2)主體是客體的主體,客體是主體的客體
在抒情作品中,情與景的關系比較明顯,所以主客體的交互作用比較容易理解,敘事性作品的創作也同樣是主客體“雙向建構”的過程,兩者相互滲透,彼此交融。
8.藝術直覺
(1)提出:意大利哲學家和美學家克羅齊以“直覺”這個概念為核心創立了自己的美學體系,提出了“藝術即直覺”“直覺即表現”的著名觀點。
(2)概念:在文學活動中主體從對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內在蘊含與意義的思維方式或心理能力。人們用這個概念來指稱那種區別于邏輯思維和藝術想象的獨特思維方式。
9.藝術直覺與認知直覺的關系
(1)共同特征:直接性、無意識性和創造性等。
(2)區別
①二者的對象不同。認知直覺所要把握的是事物內在的特質或規律,藝術直覺所要把握的是事物蘊含的審美價值。
②藝術直覺帶有明顯的主觀性,認知直覺則排斥任何主觀色彩。如果說認知直覺主要是主體對客觀存在的特性與規律的發現,藝術直覺則不僅僅是發現,而且還帶有創造性,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雙向建構的過程:客體的固有屬性與主體的審美趣味相契合的過程。
③藝術直覺的過程帶有強烈的情感性,而認知直覺的過程則沒有或較少情感色彩。
10.藝術直覺的主要構成因素
(1)感性直觀因素。它是藝術直覺過程中的可見因素,在整個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理解因素。一方面指藝術直覺的結果,即從審美對象中獲取的意義、意味,一方面又是指藝術直覺的抽象作用,即將對象某一方面的特征突顯出來,而將其他性質淡化掉。
(3)情感因素。一方面指審美對象中包含的豐富的情感內容被審美主體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是指審美主體在捕捉到對象的感性形象和意味的同時也向對象投射了自己的情感。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應用文寫作》模擬試題及答案21
09-212023年浙江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題及答案(6)
03-04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試題2.1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物業管理》模擬試題四
02-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行政》模擬試題及答案(42)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