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什么樣的證據能夠證明,事后的誤導性的信息會導致不精確的記憶?
答:在關于誤導性信息效應的實驗中,研究者向被試呈現一系列幻燈片。一輛跑車在一個交叉路口停下來,然后轉彎,撞上一個行人。一半被試所看的幻燈片上交叉路口處有允許其他車輛先行的標志。另一半被試則在交叉路口處看到停車標志。呈現時間20分鐘~一周,被試回答一些關于交通事故的細節問題。(一致問題):當跑車停在允許其它車輛先行標志處時,有另一輛汽車經過嗎?(不一致問題):當紅色跑車停在停車標志處時,有另一輛汽車經過嗎?(中性問題):沒有提及兩張交通標志的細節。。回答完問題后,被試看到兩張幻燈片,一張上面有允許其他車輛先行的標志,另一張上面有停車標志。被試的任務是選出他們先前看過的幻燈片。
結果發現,同接受一致和中性兩種信息的被試相比,接受了不一致信息的被試,再認的準確率要低。這說明,事后的誤導性信息,會導致不精確的記憶。
30.整合模型如何解釋歧義詞意義通達過程?
答:整合模型認為,最初的激活也是有順序的,但語境僅僅是在后詞匯的整合階段影響詞匯加工器的輸出,一個意義的成功整合會自動中止任何未完成的通達過程。因為可供選擇的意義順次通達,所以,當語境支持主要意義時,次要意義則得不到通達。
六、論述題
31.試論外顯記憶與內隱記憶的主要區別。
答:1)外顯記憶任務要對先前經歷進行有意識回憶。象自由回憶、線索回憶和再認這樣的傳統記憶測驗,都屬于外顯記憶任務,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它們都需要外顯地參照特定的學習情節,都需要對特定的學習情節進行有意識回憶。2)內隱記憶任務:內隱記憶作務是無意識回憶。不要求人們對先前經歷進行有意識回憶,而只是要求人們完成一種知覺任務或一種認知任務。典型地,這些任務看起來與先前學習過的任何材料都無關。任務的指導語中也絲毫不提“記得”或“回憶”這樣的字樣。常用的內隱記憶任務包括詞干補全、殘詞補全、指明幾個刺激中自己所偏愛的那一個、詞匯判斷和知覺辯認。這些內隱記憶任務的共同特征是在這些任務中,特定學習情節中所編碼的信息,無需后來有意識的或深思熟慮的回憶,而是通過先前學習情節中所獲得的信息對后來作業的促進作用,表達出來。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二)》模擬試題及答案10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學》模擬試題六十九
12-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及答案55
05-13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二)》模擬練習題21
05-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犯罪學(一)模擬試題及答案匯總(上)
03-16自考本科英語(一)鞏固練習試題:第三章
08-242022年浙江自考《勞動法》練習題(二)
08-242023年4月浙江自考《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模擬試題及答案(3)
02-2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二)》模擬題及答案5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