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哪幾個試驗能夠證明注意選擇發生在相對靠后的階段?
答案要點:1、注意選擇的模型發展。注意的心理機制是現代認知心理學最早的實驗課題之一,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明注意的選擇機制,實驗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雙耳分聽技術。從布魯德本特(Broadbent)最早提出早期選擇模型以來,認知心理學家又先后提出了中期選擇模型、晚期反應選擇模型和資源限制理論等不同觀點。
2、注意選擇反應選擇模型。De 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應選擇模型,之后,Norman(1968,1976)支持這個模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訂。基本假定:由感覺通道輸入的所有信息都可進入高級分析水平,得到知覺加工,并加以識別。而注意選擇位于知覺和工作記憶之間,即過濾器不在于選擇知覺刺激,而在于選擇對刺激的反應。其選擇標準是刺激對于人的重要性。
注意的晚期的反應選擇模型與早期(知覺)選擇模型的差別:瓶頸的位置不同。位置由作業性質決定,早期(知覺)選擇模型是再認前選擇,反應選擇模型是語義分析。
3、支持反應選擇的實驗。為探討瓶頸在哪一位置,平行加工停止,系列加工開始,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
實驗一:Hardwick(1969)設計了一個雙耳同時分聽的追隨靶子詞實驗。在實驗中,向被試的雙耳同時呈現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詞。這些靶子詞呈現在右耳或左耳的數量相同,但呈現的順序是隨機的。要求被試不管右耳還是左耳聽到靶子詞,都要作出分別的反應。實驗結果:右耳和左耳對靶子詞的反應率達到59%~68%。雙耳的反應率很接近。支持反應選擇模型
實驗二:Shiffrin等(1974)進行了類似的實驗。
他們讓被試在白噪音的背景上,識別一個特定的輔音。實驗條件分為兩種:一用雙耳聽,不確定輔音出現在哪個耳朵;二只用單耳聽,確定輔音出現在哪個耳朵。得到的結果表明,在上述兩種條件下,對特定的輔音的識別率沒有顯著差異。支持注意選擇的反應選擇模型。
實驗三:劉易斯(Lewis,1970)的分聽實驗。讓被試注意追隨耳聽到的單詞而忽視非追隨耳中的任何信息。非追隨耳呈現的信息而是單詞,不過這些單詞與追隨耳的單詞有時沒有語義上的聯系,有時卻又是同義詞。實驗要求被試在執行分聽任務是,對追隨耳的單詞作出聲音反應,并測量從追隨耳單詞出現開始到被試對其作出反應之前的反應時。結果發現:非追隨耳呈現是是追隨耳單詞的同義詞時,被試對追隨耳單詞的反應時會延長,而非追隨耳呈現無關單詞時則觀察不到這種效應。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二)》模擬試題及答案10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學》模擬試題六十九
12-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及答案55
05-13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二)》模擬練習題21
05-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犯罪學(一)模擬試題及答案匯總(上)
03-16自考本科英語(一)鞏固練習試題:第三章
08-242022年浙江自考《勞動法》練習題(二)
08-242023年4月浙江自考《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模擬試題及答案(3)
02-2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二)》模擬題及答案5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