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產生物的變異程度較高,其貝類的雜合度約為 C 。
A、0.05 B、0.10 C、0.15 D、0.35
2. 下列不是品系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D 。
A、有固定的形態特征; B、具有較高的經濟性狀;
C、具有穩定的遺傳性能; D、具備巨大的數量。
3. 高技術品種不包括 B 。
A、多倍體品種 B、雄核發育品種 C、轉基因品種 D、雌核發育品種
4. 雜交育種不包含 A 。
A、自由交配 B、種內雜交 C、種間雜交 D、地理雜交
5. 現在普遍建議每代最小的有效繁育群體大小為 A 。
A、50-500 B、100-200 C、10-50 D、1000-3000
6. A 是水產育種工作中最根本的方法。
A、選擇育種 B、雜交育種 C、誘變育種 D、轉基因育種
7. 引種的類型包括 A 。
A、移植與馴化B、移植與直接利用C、直接利用與間接利用D、馴化與間接利用
8. 下列不不屬于掠食性魚類的為 D 。
A、狗魚 B、烏鱧 C、鱖 D、鯽魚
9. 非生物因子對引種的影響不包括 B 。
A、溫度 B、濕度 C、鹽度 D、營養
10. 從外地或國外引進優良品種或物種使之在本地區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稱為 B 。
A、馴化 B、引種 C、馴養 D、移植
11. 引種材料類型不含有 D 。
A、受精卵 B、苗種 C、成體 D、卵子
12. 馴化的分類不包括 B 。
A、養殖馴化 B、累代馴化 C、引種馴化 D、移植馴化
13. 馴化的方式分為 A 。
A、自發馴化與定向馴化 B、極端馴化與漸進式馴化
C、自發馴化與極端馴化 D、定向馴化與漸進式馴化
14. 與影響馴化速度無關的因素是 C 。
A、遺傳基礎 B、環境變異 C、自然選擇 D、選擇作用
15. 在育種工作中,變異、遺傳、選擇三者的關系是:變異是選擇的 B 。
A、保證 B、基礎 C、手段 D、對立面
16. 設一個基因座上有兩個具有顯隱性遺傳關系的等位基因A和a,其中A為理想的基因,再設初始群體均為雜合個體,淘汰aa基因型后,子一代基因頻率p= B 。
A、25% B、66.7% C、33.3% D、50%
17. 數量性狀的選擇效果受性狀的三個方面因素影響,其中不包括 C 。
A、變異程度 B、性狀的遺傳力 C、選擇效果 D、人工選擇情況
18. 已選擇個體性狀的平均值與選擇前整個群體該性狀平均值間的差數稱為 D 。
A、選擇強度 B、選擇壓力 C、選擇反應 D、選擇差
19. 依據育種目標的不同,雜交育種可分為育成雜交和 C 。
A、近緣雜交 B、無性雜交 C、經濟雜交 D、遠緣雜交
20. 雜種為什么會有優勢?關于雜種優勢產生的理論說法不一,現在有許多種解釋,其中主要的有以下3個學說,其中不包含 B 。
A、顯性學說 B、隱性學說 C、超顯性學說 D、遺傳平衡學說
21. 四、雌核發育二倍體的鑒別一般不包括 A 。
A、極體計數法 B、流式細胞儀檢測法 C、熒光顯微分析法 D、染色體分析法
22. 在三系配套技術中,遺傳型雄魚用雌激素誘導性轉化后的雌性化雄魚稱為 C 。
A、雄性純合系 B、原系 C、轉化系 D、雌性純和系
23. 對水產動物的遺傳改良有實際或潛在利用價值的遺傳材料稱為 D 。
A、品種 B、品系 C、育種材料 D、種質資源
24. 雜合體Aa連續自交3代后,群體中的雜合體頻率為 B 。
A、1/4 B、1/8 C、1/16 D、7/8
25. 當需要改變原有品種的主要生產力方向時,應采用 B 。
A、育成雜交 B、級進雜交 C、引入雜交 D、經濟雜交
26. 為了改正地方品種的某種缺陷,改良地方品種的某個生產性能,同時還要保留地方品種的其他優良特性,應采用 C 。
A、育成雜交 B、級進雜交 C、引入雜交 D、經濟雜交
27. 采用級進育成雜交,級進到第四代時,引入的改良品種遺傳性達 A 。
A、93.75% B、87.5% C、6.25% D、12.5%
28. 兩性繁殖魚類排出的卵子處于 B 。
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C、第一極體排出時 D、第二極體排出時
29. 人工誘導魚類雌核發育過程中, A 需要進行遺傳失活處理。
A、精子 B、卵子 C、精子和卵子 D、受精卵
30. 人工誘導魚類雄核發育過程中, B 需要進行遺傳失活處理。
A、精子 B、卵子 C、精子和卵子 D、受精卵
31. C 育種技術可以打破種間生殖隔離。
A、選擇 B、雌核發育 C、雜交 D、轉基因
32. 選擇的實質就是改變群體的基因頻率,但起主導作用的是 D 。
A、突變 B、遺傳漂變 C、基因遷移 D、人工選擇
33. 讓F1代與隱性純合子雜交,這就叫 A 。
A、測交 B、回交 C、自交 D、雜交
34. 表型方差分析的數學模型P=G+E+IGE 中,G代表 B 。
A、表現型值 B、基因型值 C、環境作用 D、互作偏差效應值
35. 在遺傳基礎不同的種群、品系、品種之間,制造有益的基因組合,從中選育出符合育種目標的群體(或個體),這種育種方法為 A 。
A、雜交育種 B、選擇育種 C、引種馴化D、生物技術
36. 由一個系祖通過近親繁殖發展的群體通常稱為 C 。
A、品系 B、家系 C、單系 D、近交系
37. 下列哪項不屬于高技術品種 C 。
A 、多倍體品種 B、雌核發育品種 C、育成品種 D、轉基因品種
38. 用電泳法觀測了虹鱒的25個基因座,其中10個基因座上未發現變異,其余15個基因座上檢出了變異,則多態性程度為 B 。
A、40% B、60% C、67% D、20%
39. 觀測到虹鱒4個群體的30個基因座的多態程度分別為0.50、0.60、0.53和0.47的話,則可這4個群體在這30個基因座的平均多態性為 D 。
A、0.520 B、0.50 C、0.565 D、0.525
40. 現在普遍建議每代最小的有效繁育群體大小為50-500。對于那些僅繁育一代或兩至三代的繁育體系,為了使每代遺傳異質性的減少率小于1%,其親魚群體的有效數量應不少于 A 尾。
A、50 B、500 C、100 D、150
41. 下列哪項不是自然選擇的三大因素 D 。
A、變異 B、遺傳 C、自然對變異的選擇 D、生存競爭
42. 設一個基因座上有兩個具有顯隱性遺傳關系的等位基因A和a,其中A為理想的基因,再設初始群體均為雜合個體, 親代自交。若在子一代中淘汰所有的aa個體,其后在群體中A基因頻率為 B 。
A、0.5 B、0.667 C、0.333 D、0.25
43. 一般認為,具有 A 以上的遺傳力值的性狀就有選擇效果。
A、0.2 B、0.3 C、0.4 D、0.5
44. 某養殖場在對魚的體重進行選擇時,從池塘捕獲的群體平均重500g,而被選擇的個體平均重725g,被選擇的個體經過相互交配后,所繁殖的后代在同等條件下飼養同樣長的時間,子代平均體重為522.5g。因此,選擇反應為 B 。
A、202.5g B、22.5g C、297.5g D、225g
45. 雜種后代與親本之一再行雜交稱為 C 。
A、雜交 B、測交 C、回交 D、自交
46. 理論上回交 C 次后,其后代的經濟性狀將與輪回親本極為相似。
A、2 B、3 C、4 D、5
47. 一代雜種某一性狀值超過兩親本平均值的百分率,稱為 D 。
A、雜種優勢指數 B、超親優勢率 C、雜種效果 D、雜種優勢率
48. 魚類的卵子排出以前其分裂相處于 B 。
A、第一次減數分裂中期 B、第二次減數分裂中期
C、第一次減數分裂前期 D、第二次減數分裂前期
49. 抑制受精卵第一極體釋放時染色體的分離方式不會產生下列哪種類型染色體 B 。
A、3.6n B、3.7n C、2.4n D、2.5n
50. 如果一些水域缺少吃浮游生物和腐屑的魚類,在引進魚類時除了 A 外均可以則可以引進。
A、團頭魴 B、鰱魚 C、鳙魚 D、 鯽魚
51. 有些水域缺少食水草魚類,可引進 A 。
A、草魚 B、鰱魚 C、鳙魚 D、鯽魚
52. 有些水域缺少食底棲動物魚類,可引進 D 。
A、草魚 B、鰱魚 C、鯉魚 D、鯽魚
53. 影響馴化速度的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項 B 。
A、遺傳基礎 B、物種分布 C、環境變異 D、選擇作用
54. 具有某方面突出的優點,專門用于某一配套雜交生產的品系稱為 C 。
A、地方品系 B、專門化品系 C、配套系 D、雜交系
55. 一切對人類具有實際或潛在利用價值的遺傳材料稱為 D 。
A、品種 B、品系 C、育種材料 D、種質資源
56. 目前引種的主要利用方法是 A 。
A、以新品種直接參與生產 B、經遺傳改良后參與生產
C、作為育種材料 D、改善生態環境
57. A 是育種工作的中心環節。
A、選擇 B、誘變 C、雜交 D、轉基因
58. D 屬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種技術。
A、雜交育種 B、多倍體育種 C、細胞核移植 D、轉基因技術
59. B 育種技術可以產生新基因。
A、選擇 B、誘變 C、雜交 D、多倍體
60. D 育種技術育種時間最短。
A、選擇 B、雜交 C、多倍體 D、細胞核移植
61. B 育種技術可用于快速建立純系。
A、選擇 B、雌核發育 C、雜交 D、多倍體
62. C 育種技術可克服遠緣雜交不孕及其雜種不育。
A、選擇 B、雌核發育 C、雜交 D、多倍體
63. 在回交育種中,每回交一次,輪回親本遺傳組成增加 A 。
A、1/2 B、1/4 C、1/8 D、1
64. (A×B) ×(C×D)所獲得的后代稱為 D 。
A、單交種 B、雙雜交種 C、三交種 D、四交種
65. 在[(A×B) ×C ] ×D 的雜交過程中, C 為中心親本。
A、A B、B C、C D、
66. 為了獲取最大的雜種優勢用于商品生產,應采用 A 。
A、育成雜交 B、級進雜交 C、引入雜交 D、經濟雜交
67. 當僅需改變本地品種的某缺點時,應采用 C 。
A、育成雜交 B、級進雜交 C、引入雜交 D、經濟雜交
68. 下列 C 可以人工誘導魚類多倍體。
A、烷化劑 B、堿基類似物 C、聚二乙醇 D、γ射線
69. 下列 C 通常用來誘導細胞融合。
A、烷化劑 B、堿基類似物 C、聚二乙醇 D、γ射線
70下列 A 對本地自然條件有高度適應性。
A、本地品種 B、外地品種 C、育成品種 D、引入種
71有豐富的野生種質資源,不同于家養動物和作物,為育種提供大量原材料所指的是 D 。
A、本地種質資源 B、外地種質資源 C、人工創造的種質資源 D、自然種質資源
72生長快、肉質好、抗逆性強、性狀穩定和適應一定地區自然條件并用于增養殖(栽培)生產的水生動、植物種為 B 。
A、原種 B、良種 C、雜交種 D、育成品種
73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生產需要和原有地方品種的品質等客觀條件而確定的改造某一地方品種或品系而進行的育種活動稱為 D 。
A、簡單育成雜交 B、級近育成雜交 C、引入育成雜交 D、綜合育成雜交
74親緣選配是根據交配雙方 A 進行。
A 、親緣關系 B、體型 C、品質 D、外貌
75 同質選配指以 C 為基礎的選配。
A、基因型相似性 B、基因型不同 C、表型相似性 D、表型不同
76下列細胞融合的方法中, B 只能逐一處理細胞,不能像其他方法一樣同時處理大量細胞。
A、電融合 B、激光融合 C、化學融合 D、病毒融合
77轉基因技術中外源基因表達產物檢測不適宜的方法有 D 。
A、特異性mRNA的檢測 B、報告基因的酶法檢測
C、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D、Southern印跡法
78 轉基因技術中外源基因整合的檢測適宜的方法有 B 。
A、特異性mRNA的檢測 B、采用Southern技術,以外源DNA作為探針,進行雜交檢測
C、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D、Northern雜交
79 轉基因技術中下列外源基因的導入方法中,對魚類暫不適應的方法是 B 。
A、組織注射法 B、病毒(噬菌體)顆粒轉導法, C、精子介導法, D、顯微注射法
80 下列分子標記中被稱為第三代分子標記的是 D 。
A、AFLP B、SSR, C、RAPD, D、SNP
81下列分子標記中被稱為第二代分子標記的是 A 。
A、AFLP B、SSR, C、RFLP, D、SNP
82下列分子標記中被稱為第一代分子標記的是 C 。
A、AFLP B、SSR, C、RFLP, D、SNP
83下列分子標記中不是共顯性分子的是 A 。
A、AFLP B、SSR, C、RFLP, D、ISSR
84下列分子標記中, C 實驗重復性較差,結果可靠性較低,顯性遺傳;不能鑒別雜合子和純合子。
A、AFLP B、SSR, C、RAPD, D、ISSR
85 經典的遺傳育種研究方法無法區分一個重要性狀的區分是由哪一個具體的基因控制的, C 為數量性狀的定位提供了便捷之路。
A、形態標記 B、生化遺傳學標記, C、DNA分子標記, D、細胞遺傳學標記
86 人工養殖的水產動物品種,多為 B ,很少有育成品種。
A、純系品種 B、自然品種, C、雜交種, D、純系品種和自然品種
87蝦類轉基因研究中,以 A 作為目的基因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A、生長激素基因 B、增強抗逆性基因, C、報告基因, D、抗病基因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2023年浙江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題及答案(6)
03-04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文選讀》名詞解釋題:官署平行文種
02-1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應用文寫作》模擬試題及答案21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學概論》模擬試題七十
02-132023年4月浙江自考《醫學心理學》模擬試題:第11章(9)
01-122022年浙江自考《思修與法律基礎》模擬試題(2)
07-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語法》練習題一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