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奴隸社會的立法
一、填空題
1、春秋時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鄭國( )、晉國( )和鄧析的竹刑。
2、中國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鄭子產所鑄的( )。
3、第一次禮法之爭的焦點是為國以禮還是( )的問題。
二、名詞解釋
1、鑄刑書2、鑄刑鼎3、竹刑
三、簡答題
試述春秋時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義。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刑書、刑鼎2、刑書3、為國以法
二、名詞解釋:
1、鑄刑書:春秋末期,公布成文法的運動首先發(fā)生于鄭國。公元前536年為鞏固“作封恤”、“作丘甲”等改革成果,鄭國執(zhí)政子產將鄭國的刑書鑄于彝器上,公之于眾,作為國家的常法,史稱“鑄刑書”。這是中國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次舉遭到了晉國大夫叔向的強烈反對。
2、鑄刑鼎:公元前513年,晉國大臣趙鞅和荀寅領兵在汝濱筑城時,征收了民眾一鼓鐵,用以筑成鐵鼎,將范宣子執(zhí)政時期修訂的刑書鑄于鼎上,公布于眾,史稱“鑄刑鼎”。這是新興勢力在晉國取得政權后采取的一項重大措施,但遭到了孔子的反對。
3、竹刑:公元前501年,鄭國執(zhí)政駟顓殺鄧析而用其所著之“竹刑”。鄧析是比鄭國執(zhí)政子產思想更為激進的鄭國大夫,因其對子產公布的刑書不滿,而私自編寫了一部法律,并將其刻之于竹簡之上,史稱“竹刑”?!爸裥獭遍_始并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其后經過國家的認可并向全國公布,便具備了法律效力。
三、問答題:
試述春秋時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義
答:春秋時期成文法的公布是時代的要求,是新的法觀念、法律意識影響的結果,也是時代的必然趨勢。
春秋前的中國社會,是一個以“禮法”進行社會控制的社會,“禮法”制度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臨事制刑”,貴族既是立法權的擁有者,也是司法權的行使者,存在司法專橫的情況,“禮法”制度也缺乏一個客觀公正的法律標準。春秋以來,隨著生產力的巨大發(fā)展,推動社會的日益變遷和進步,要求一種新的,適應生產力水平發(fā)展和時代要求的規(guī)范體系替代以前的禮法體系,以確認新的社會秩序。于是,法從禮中分離出來,成為客觀和相對公正的規(guī)范體系就有了必要??梢哉f,成文法的公布正適應了這樣的時代要求。
成文法的公布最早發(fā)生在鄭國和晉國。公元前536年鄭國子產將刑書鑄在彝器上,公之于眾,成為國家常法,史稱“鑄刑書”;公元前513年,晉國趙鞅和荀寅將范宣子執(zhí)政時期修訂的刑書鑄于鼎上,公布于眾,史稱“鑄刑鼎”;公元前501年,鄭國執(zhí)政駟顓殺鄧析而用其所著的“竹刑”為國家常法;這些都是這一時期成文法公布的典型代表。
成文法的公布有重要的意義在于:它首先宣布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奴隸制法律形態(tài)的結束和成文法的誕生,使客觀的以罪統(tǒng)刑的刑法規(guī)范開始出現(xiàn),從此封建制法律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其次,成文法的公布也拉開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成文法運動的帷幕,春秋末期一直到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進行變法改革,公布法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成文法運動;最后,成文法的公布對維護新的社會秩序、推進法制變革具有重要意義,它拉開了中華法系的序幕,為歷代封建王朝的法制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題及答案(6)
03-04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yè)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模擬試題及答案45
02-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應用文寫作》模擬試題及答案21
09-2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國際市場營銷學》模擬試題26
07-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語法》練習題一
11-25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學概論》模擬試題七十
02-13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刑法學》模擬試題9.6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