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藝術的基本性質
一、藝術的定義
1、關于“藝術”的幾種說法
(1)當代英國著名美學家赫伯特·里根說:“藝術家皆具有相同的意向,即____的欲望。故此,藝術往往被界定為一種意在創造出____形式的東西。”(愉悅他人,愉悅性)
(2)法國史學家兼批評家丹納說:“人在藝術上表現基本原因與基本規律的時候,不用大眾無法了解而只有專家懂得的枯燥的定義,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訴之于理智,而且訴之于最普通人的感官與感情。藝術就有這一個特點,藝術是‘____’的東西,把____的內容傳達給大眾。”(又高級又通俗,最高級)
(3)美國作家、歷史學家房龍在《人類的藝術》中說:“自然界與人類接觸是通過萬物。人類則以對萬物做出反映____自己。這種反映——____,就是所謂的藝術。”(表白,表白)
(4)《辭海》對“藝術”的解釋:“人類以____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即通過____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互相對象化。”(情感和想像,審美創造活動)
(5)《____》中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序)
(6)劉勰在《____》中曾明確指出《詩經》的作者“為情而造文”的特點,而指責漢代辭賦家“為文而造情”的不足,并強調“繁采寡情,味之必厭”。中國畫論中也早有“感物而動,情即生焉”的說法。(文心雕龍)
(7)____說:“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鄭板橋)
(8)藝術:____________。(藝術,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緒的渲染,真實地反映現實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審美理想的一種特殊社會意識形態。)
2、藝術本質意義的探尋
(一)認為藝術是創作主體情感的傳達和心靈直覺的表現
(1)列夫·托爾斯泰在《藝術論》中說:“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思想,而人們用____互相傳達情感。”又說:“在自己心里喚起曾經一度體驗過的____,并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后,用動作、線條、色彩,以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這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藝術,感情)
(2)普列漢諾夫說:“藝術開始于一個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喚起他在周圍現實的影響下所體驗過的____,并且給予它們以一定的形象的表現。”(感情和思想)
(3)較之情感表達的藝術本質推向極端的一種說法是:藝術是主觀精神的產物,是直覺的創造,是藝術家“諸印象的表現”,是一種“心靈的活動”。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學家____、英國美學家____等。(克羅齊、科林伍德)
(4)克羅齊說:“藝術是____。藝術家造了一個意象或幻影;而喜歡藝術的人則把他的目光凝聚在藝術家所指示的那一點上,從他打開的裂口朝里看,并在他自己身上再現這個意象。”“藝術的直覺總是____。”克羅齊將藝術與____劃上等號,使____成為他的理論核心。(幻覺或直覺,抒情的直覺,直覺,直覺)
(5)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同克羅齊頗有相似之處,也認為____即是創造,即是藝術。他認為,整個世界是體現著“____”的一種叫做“____”的精神性過程,而物質只不過是這種“創造的進化過程”的中斷,是“生命的沖動”的障礙物。由此,柏格森認為就認識和把握“實在”,就不能靠理性的分析,而只能靠____。(直覺,生命的沖動,創造的進化過程,直覺)
(6)英國美學家科林伍德,繼承和發展了克羅齊的理論,把____看作是“真正藝術”的特征,是藝術的本質,認為藝術是“為我們自己創造一種想象的經驗或活動,從而表現了自己的情感。”(主觀表現)
(二)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生活的摹仿和再現
(1)在古希臘,思想家____有“藝術摹仿自然”的提法。(赫拉克利特)
(2)____認為“繪畫是對所見之物的描繪,……”(蘇格拉底)
(3)____在《詩學》中指出史詩和悲劇、喜劇和酒神頌等“這一切實際上是摹仿”。(亞里士多德)
(4)____更是摹仿說的堅定持論者,他說:“繪畫是自然界一切可見事物的唯一的摹仿者。……繪畫的確是一門科學,并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兒,因為它是從自然產生的。”(達·芬奇)
(5)____認為藝術與現實的關系就是印畫與原畫的關系,藝術只是對現實的一種復制。他在《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中明確提出:“藝術的第一目的是____”,“再現生活是藝術的一般性格的特點,是它的本質。”(車爾尼雪夫斯基,再現現實)
(6)南朝畫家宗炳在名篇《____》中說:“況乎身所盤桓,目所綢繆,以形寫形,以色貌色也。”其“以形寫形,以色貌色”,即是追蹤自然形貌進行繪畫創作的主張。(畫山水序)
(7)南齊謝赫在名著《____》中提出“六法”,其“應物象形”、“隨類賦彩”之說,也是主張以自然形、色為依傍、為對照標準,從而展開藝術創作和品評活動的。(古畫品錄)
(三)認為藝術的本質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1)認為藝術的本質就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論是由英國著名的藝術批評家____和____提出并倡導。貝爾的形式主義理論,集中體現在1914年出版的《____》一書中。(克萊夫·貝爾,羅杰·弗萊,藝術)
(2)法國繪畫大師____也執著地認為繪畫的根本在于形式:“形式,形式,一切決定于形式。”(安格爾)
3、馬克思主義對藝術本質的解析
____把藝術看作是一種特定的歷史現象、社會現象,是一種特定的社會意識形態、一種社會存在在藝術家頭腦中的能動的反映。它對于世界的認識和把握,是以特有的形象和審美方式進行的。(馬克思主義)
第二章 藝術的社會功能
1、藝術對社會的作用,主要是對人們____的影響和滲透。它雖不能直接改造社會現實,卻可以通過對人們精神的熏陶和意識的改造,進而再作用到改造社會現實的____中。(意識,實踐活動)
2、藝術的社會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藝術的審美認識作用,藝術的審美感化作用,藝術的審美愉悅作用,藝術的美化生活作用)
3、烏斯賓斯基的小說《____》,描寫一個窮愁潦倒的鄉村教師在巴黎參觀盧浮宮時,維納斯的塑像如何舒展了他的被生活扭曲了的靈魂,表現了藝術美的偉力。(舒展了)
一、藝術的審美認識作用
1、沒有經歷過文革的年輕一代,讀了____的《傷痕》,讀了____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華樹》等,就可能認識到“十年動亂”的可怕歲月是怎樣地扭曲和摧殘著人們的靈魂的。比較一些政治文論,會給人以強烈的情感沖擊和深刻的印象。可見藝術提供給人們的認識,以____為前提,是從鮮明生動、真實可信的____里引發出來的。(盧新華、張賢亮,審美,形象畫圖)
2、藝術認識功能的發揮,必須以____為依傍;在這種反映里,潛藏著藝術家對生活較為正確的審美評價和愛憎態度。(藝術作品真實反映生活)
3、恩格斯在談到巴爾扎克的《____》時,認為從中所學到的東西,“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人間喜劇)
4、列寧把____的小說看做是“俄國革命的鏡子”。(列夫·托爾斯泰)
5、藝術的審美認識作用,不僅存在于以____為主體的那些文學、影視作品中,同時還見諸并不涉及____的山水畫、花鳥畫和工藝美術以及音樂等作品中。如____的山水畫巨格《曙光普照神州》,____的《松齡鶴壽》,____的二胡獨奏曲《光明行》等。(人物情節鋪陳,表現人物活動,劉海粟,陳之佛,劉天華)
二、藝術的審美感化作用
1、藝術作品以____為主旨,其所形成的教育效果,是潛移默化和審美欣賞之后不期而然的收獲。(審美)
2、藝術的教育感化功能歷來受到社會有識之士的重視。南齊____在其存世名著《古畫品錄》中指出繪畫的目的是“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謝赫)
3、____在《漢堡劇評》中說,戲劇教會我們應當做什么和不應當做什么,鍛煉我們的識別能力,去同情應該同情的對象,去厭惡應該厭惡的對象。(萊辛)
4、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必須以____為前提,必須以____為內核。(作品真實地反映生活,藝術家對生活的正確評價)
5、藝術的教育作用來自____的驅動。作者在作品中所注入的濃郁的____,最容易激發讀者、觀眾的強烈共鳴。(情感,真情實感)
三、藝術的審美愉悅作用
1、審美愉悅是作為審美主體的人對于審美客體所形成的____的結果。(審美實踐活動)
2、藝術的審美愉悅作用,往往由藝術作品的____和____兩個主要方面傳導出來。形式的美,是藝術家對____的發現和創造性運用的結果;內容的美,則體現為____,體現為人類積極、能動地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使之適應于人類理想生活需要的偉大力量。(形式美、內容美,自然形式規律,社會性)
四、藝術的美化生活作用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二)》模擬練習題21
05-192021年10月浙江自考《語言學概論》考前試題和答案(2)
06-0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及答案55
05-13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考前模擬題及答案(2)
06-09自考本科英語(一)鞏固練習試題:第一章
08-242023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及答案98
05-1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學》模擬試題六十九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模擬試題及答案(1)
02-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6)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