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文化概念
(1)廣義:文化是人創造的,人又是文化創造的。文化從一定意義上就是“人化”。在此,文化被分為三個層面,即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2)狹義:文化是個人的素養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識的多少、涵養的高低等。
(3)符號論
①德國現代哲學家卡西爾提出,從符號學的意義看,文化是人類符號思維和符號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及其意義的總和。
②文學在描寫物質文化、行為文化或者本真的自然的時候,作家以自己的詩意的情感去把握、擁抱它們。當作家把這些物質事物寫進作品中去的時候,已經屬于觀念形態或精神狀態的東西,已經不是原本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它已經是一個符號的世界、意義的世界和藝術的世界。例如,杜甫的《望岳》是寫杜甫眼中、心中的山,通過對泰山的描寫,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如果說這首描寫泰山的詩是文化的話,那么是屬于符號論意義上的文化,即獨特的精神文化。
13.文學的文化意義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狀況。
(2)叩問人的生存意義。
(3)溝通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
(4)憧憬人類的未來。
(5)學習和豐富人類的語言。
14.有關“文學源于社會生活”觀點的回答
(1)西漢初年《禮記·樂記》描畫了一個藝術產生過程的圖式:物→心→樂。
(2)鐘嶸提出“物感論”。
(3)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還存在,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p>
15.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唯一源泉的原因
(1)文學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來自社會生活,文學的題材、主題、情景、人物、情節、結構、語言和技巧等都來自生活或生活的賜予、暗示和啟發。
(2)我們所面對的社會生活包含了時代、民族、社會形態、階級、宗教等復雜關系。這樣,文學對自然物的反映,不僅僅是單純的,而是一種帶有意識形態的反映。
21.“移情”就是我們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結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們,更親切,更易于被我們理解。
22.“距離說”:瑞士心理學家布洛提出,他認為只有心理上有了“距離”,對眼前的對象才能做出審美反應。
23.體驗在文學活動中的美學功能
(1)體驗使藝術形象具有生機勃勃的活力。
(2)體驗使藝術形象具有詩意的超越。
①獲得對對象本身的超越。
②獲得“童心”,對傳統的陳規舊習和既定成見實現超越。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應用文寫作》模擬試題及答案21
09-212023年浙江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題及答案(6)
03-04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試題2.1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物業管理》模擬試題四
02-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行政》模擬試題及答案(42)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