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選址及設施布置
(一)企業選址及設施布置主要內容
23.企業選址
根據市場需求新組建一個企業,或由于擴大規模、城鄉規劃、合理利用資源等原因,遷出原址,在一個新的地方建立企業等都有多個地址選擇問題?,F實情況表明,選擇好的地址,會給企業帶來很多有利的條件和巨大的商機,各項功能得到有效發揮,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極大地增強企業競爭力。
(二)企業選址
24.影響企業選址因素有哪些?
影響地址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很直觀,有的則需要認真分析、思考才能看得清楚。其主要因素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需要和布局、規劃;各地方的規劃、發展及有關法規。我們要從大局出發,遵守各項政策、法規,保證黨和國家最高利益的實現,保護人民利益至高無上,要服從于大局,服務于大局。
2) 市場需求。要針對市場去選定企業地址,力求做到貼近市場,最有效滿足市場需求,如時間短、 距離近,運輸、銷售、服務便利,從而達到為用戶提供產品、服務最快、成本最低、質量最高、使用后最滿意。在考慮市場需求時,一定要認真收集和研究競爭對手狀況,分析帶來的影響和沖擊。
資源的利用。這方面涉及因素較多,有人力資源的問題,物力資源的問題等等。物力資源方面主要有材料、能源等,要對這些資源的供應、運輸等認真考慮。人力資源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一些在城市中設立的企業,根據經濟發展、城市功能變化的需要,遷往市郊或其他地區,地點的變更,給企業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原居住在城市內、企業附近的職工要到較遠的地方去工作,這使他們在生活、交通、居住、子女上學等等方面有了諸多不變,造成后顧之憂。在企業地址選擇時,這些問題十分具體、恰當地處理好,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人員問題的另一方面是勞動力資源問題。一個新的企業建起來,人員的需求很大,一部分要在新址附近吸納,就要摸清當地勞動力資源情況,認真做好招工、培訓工作,職工的基本素質將全面影響工作完成的好壞。
生產與作業能力規劃及產品和服務開發
(一)生產與作業能力規劃
1)固定資產的數量。
2)固定資產的工作時間。
它是指按照企業現行工作制度計算的機器設備的全部有效工作時間和生產面積的全部利用時間。固定資產的有效工作時間同企業現行制度、規定的工作班次、輪班工作時間、全年工作日數、設備計劃修理時間有關。在連續生產條件下,設備的有效工作時間,一般等于全年日歷日數減去設備修理的停工時間。在間斷生產的條件下、由制度工作日數、班次、每班工作時間和設備計劃修理停工時間決定。
季節性生產企業的有效工作時間應按全年可能的生產日數計算,或者按晝夜生產能力確定,而不核算其全年生產能力。
生產面積的利用時間一般不存在停工修理時間,可直接根據企業是連續生產還是間斷生產的不同要求,分別按日歷日數或制度工作日數確定。
3)固定資產的生產效率。
它是指單位機器設備的產量定額或單位產品的臺時定額、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的產量定額或單位產品生產面積占用額。
設備的生產率定額,是計算生產與作業能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在設備數量及工作時間總數一定的情況下,定額水平對生產能力的大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定額應定得先進合理,且一般一年修訂一次。也就是說在制訂計劃時,要對現行定額進行必要的修正。
生產與作業管理的概念
簡述生產與作業管理的概念。
生產與作業管理是指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有效的利用生產資源,對生產與作業的過程進行組織、計劃、控制,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提供服務的管理活動的總稱。
生產與作業管理的內容
生產與作業管理的內容是什么?
(1)明確清晰的生產與作業系統職能戰略。(2)確定合理的生產與作業組織形式。(3)制訂科學的生產與作業運行計劃。(4)實施準確的生產運作系統運轉活動。(5)提供良好的生產與作業系統維護、改進。
生產與作業系統環境
(一)生產與作業系統面臨的問題
4.簡述生產與作業系統面臨的多方面的問題。
1)市場競爭的國際化。 2)市場需求多樣化,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急劇加快。3)市場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4)資源緊缺、環境保護問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嚴峻的擺在企業面前。5)信息化的實施給企業生產與作業帶來新的沖擊。6)不可忽視安全問題。
(二)生產與作業系統對策
5.針對上述問題,簡述企業應采取的對策。
1)要堅定地遵循生產與作業管理以市場為導向、講求經濟效益、科學管理、均衡生產等原則。這里要突出強調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生產管理的各項活動必須遵循市場規律,特別注意在觀念上下功夫,主動去適應市場。觀念上解決得越好,行動上才能跟得上,效果上才能體現出來。
2)要狠抓產品和服務質量。要樹立讓顧客完全滿意的思想,把卓越的產品宣傳和優質的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要把降低成本、降低消耗貫徹于生產的全過程,以最佳的資源配置生產出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擴大企業積累。
3)把科教興企放到企業生產與作業的關鍵位置。以學習型組織建設為依托,用超前的戰略投資眼光去生產與作業培訓,大搞技術創新,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去推動企業生產,適應形勢、因地制宜、不失時機地吸收新型生產方式并加以推行,持之以恒地開展產品創新、工藝創新,使企業在一個更新的知識體系支撐下運作。
五、生產與作業系統
(一)生產與作業系統
1.為什么說生產與作業系統是 企業運行的重要、關鍵、基礎環節?
現代生產與作業系統是企業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是由供應商提供各種生產要素給企業,經過企業的制造過程或服務過程,將生產要素轉換為有形產品或無形服務,供給用戶,實現價值增值。
(二)生產與作業系統功能
2.什么是生產與作業系統基本功能?
滿足社會需要、市場需求是生產與作業系統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
生產與作業系統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具體體現在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數量、交貨期、品種、價格、產品的服務等方面。
質量要求主要是指產品的使用功能、可靠性、壽命、外觀等。它是用戶購買產品和要求提供服務的第一需要。
生產與作業系統的功能就是加強系統的正常運行,嚴格控制和檢驗,從生產與作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把好質量關,從而為用戶提供符合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數量要求主要是指不斷滿足用戶在產品和服務數量方面的需求。
生產與作業系統的功能是根據不同的用戶、不同的時節、不同的環境條件,對產品和服務需求量的不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靈活地加以協調,完成需求任務。
交貨期要求主要是指在供貨時間上的保證能力。
對于生產與作業系統來講,要及時掌握需求時間,及時調整生產與作業計劃和組織,統籌安排生產作業資源。以保證按時交貨。
產品品種要求是企業對市場需求多樣化、差異性的集中體現。
針對產品、服務品種,體現在生產與作業系統方面的功能就是創新能力,涉及到企業生產與作業的設計能力、生產能力、工藝能力、技術能力、開發能力等。
(三)生產與作業系統構成要素
3.簡述生產與作業系統的構成要素。
生產與作業系統的構成要素按性質和作用分為:
結構化要素和非結構化要素生產與作業系統結構化要素。
生產與作業系統結構化要素的內容是:
1)生產技術。2)生產設施。3)生產能力。4)生產與作業系統的集成。
生產與作業系統非結構化要素的內容是:
1)人員組織要素。2)生產與作業計劃要素。3)庫存控制要素。4)質量管理要素。
四 新產品開發
1、新產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第一次生產和銷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結構、材料、技術指標等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比老產品有顯著改進、提高或獨創的產品。
2、新產品的特點:
1.具有新的原理、構思或設計。
2.采用了新材料,使產品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3.產品結構有明顯改進。
4.擴大了產品的使用范圍。
3、新產品的分類:
1.按其具備的新質程度分:全新產品、改進新產品、換代新產品、仿制新產品
2.按開發的方式分:企業自主開發的新產品、用戶訂貨開發的新產品
4、新產品的特征:
1.創新性 2.先進性 3.繼承性 4.模糊性和相對性
5、產品生命周期:是指產品從完成試制到投放市場,到最后被淘汰退出市場所經歷的周期性規律。
6、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點:
1.投入期:銷量低,銷售額增長緩慢。
2.成長期:銷售量迅速增長,競爭者紛紛介入。
3.成熟期:市場基本飽和,雖然普及率繼續有所提高,但銷售量趨于穩定。
4.衰退期:產品普及率迅速降低,成本上升,分銷環節轉向營銷新品。
7、產品成長期企業的營銷策略:
1.建立良好的分銷渠道 2.促銷重點從產品轉向品質
8、產品構思(創意)的來源:
1.用戶 2.銷售者 3.科技人員
9、新產品開發的可行性研究:是指用科學的方法,對產品進行市場分析和預測,進行財務分析和經濟論證,以確定產品方案在技術上是否可行,經濟上是否合理,在多種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
10、新產品開發方案評價的分類:
1.定性分析:主要用于產品構思的篩選階段
2.定量分析:包括綜合平分法和經濟評價法
11、經濟評價方法計算:*P122—123 12、新產品開發的組織形式:
1.設立獨立的開發部門 2.在技術部門內設立新產品開發機構
3.建立專門的研究開發小組 4.成立新產品開發委員會
13、新產品開發規劃的內容:
1.目標 2.依據 3.措施 4.方式 5.進度 6.責任制
14、新產品開發規劃的依據:
1.企業的發展方向 2.用戶市場的需求
3.產品及零部件標準化程度 4.企業現有的生產技術條件
5.國家或地區的總體規劃和某些指令性任務 6.國家有關的政策和法規
三 生產計劃和控制
1、生產計劃系統:是一個包括需要預測、中期生產計劃、生產作業計劃、材料計劃、能力計劃、設備計劃、新產品開發計劃等相關計劃和職能,并以生產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饋連接構成的復雜系統。
2、生產計劃的層次:
1.長期生產計劃。屬于戰略計劃,任務是進行產品決策、生產能力決策以及確立何種競爭優勢的決策。
2.中期生產計劃。屬于戰術性計劃,任務是對企業在計劃年度內的生產任務作出統籌安排,規定企業的品種、質量、數量和進度。
3.短期生產計劃。任務是直接依據用戶的訂單,合理的安排生產活動的每個細節。
3、年生產計劃的主要指標:
1.品種 2.產量 3.質量 4.產值 5.出產期
4、生產計劃的產值指標分為:
1.商品產值 2.總產值 3.凈產值
5、生產計劃編制的原則:
以銷定產的原則,即以產品銷路來決定生產什么樣的產品。
6、生產計劃編制的步驟:
1.調查、掌握編制生產計劃的依據。 2.統籌安排,初步提出生產計劃指標。
3.綜合平衡,確定生產計劃指標。
7、滾動式計劃方法的優點:
1.計劃是動態型的,計劃的應變性和嚴肅性得到保證。
2.提高了計劃的連續性。
8、生產計劃主要考慮的成本項目:
1.正常生產成本 2.加班成本 3.外協成本 4.庫存成本
9、生產計劃圖表法的使用原則:
一行內各單元記入量的總和等于該行的總生產能力,一列內各單元記入的總和應等于該列的需求。
10、生產計劃的線形規劃模型的四個組成部分:
1.變量 2.目標函數 3.約束成本 4.變量非負限制
11、建立線形規劃模型:*P78—79
12、期量標準:是為制造對象在生產期限和生產數量方面所規定的標準數據。
13、期量標準的內容:
大量流水生產的期量標準有:節拍、流水線工作指示圖表、在制品定額。
成批生產的期量標準有:批量、生產間隔期、生產周期、提前期、在制品定額。
單件生產的期量標準有:產品生產周期、提前期。
批量=生產間隔期*平均日產量
生產間隔期=批量/平均日產量
14、生產作業計劃編制方法:
1.在制品定額法 2.提前期法 3.生產周期法 4.MRP法
15、生產控制:是指對日常生產活動及時監督和檢查,發現偏差,進行調節和校正。
16、生產控制的基本內容:
1.作業安排 2.測定偏差 3.糾正偏差 4.提供信息
17、生產均衡性控制:是指不僅要求企業按時完成任務,而且要求企業每個生產環節和每種產品都能按日按月完成生產任務,即實現均衡生產。
18、在制品:企業從原料、外購件等投入生產起經檢驗合格辦完入庫手續之前,存在于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零部件都稱為在制品。
二 工作研究
1、工作研究:是指在既定的工作條件下,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資源的更合理利用,排除作業中不合理、不經濟和混亂的因素,尋求一種更佳、更經濟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統的生產率,降低系統的運營成本。
2、工作研究的內容:
1.方法研究:過程分析、動作分析 2.時間研究:定額制訂、工作抽樣
3、工作研究的步驟:
1.發掘問題,選擇研究項目
2.確定目標
3.記錄
4.分析研究記錄的事實,尋求新的方法
5.評價新的工作方法
6.實施新的方法
7.追檢與再評價
4、過程分析:是指對現行作業方法予以系統的記錄,這種記錄采用的是一種以簡明符號為基礎繪制的程序圖。
5、過程分析基本符號:
1.加工 2.搬運 3.儲存
4.延誤 5.檢驗
6、過程分析的內容:
1.產品工序分析 2.零件加工分析 3.平面流程分析 4.搬運分析 5. 人—機聯合分析
7、動作分析:是把某項作業的動作分解為最小的分析單位,對作業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省去不必要和不合理的動作,制定出最合理的動作和動作的順序,使作業達到標準化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和技術。
一 生產與作業管理導論
1、生產戰略:是企業根據所選定的目標市場和產品特點來構造其生產系統時所遵循的指導思想,以及在這種指導思想下的一系列決策規劃、內容和程序。
2、生產管理的任務:
運用組織、計劃、控制的職能,把投入生產過程的各種要素組織起來,形成有機整體,按最經濟的方式,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廉價、優質的產品。
3、生產管理的內容:
1.生產準備和組織 2.生產計劃 3.生產控制
4、生產管理的原則:
1.講求經濟效益 2.堅持以銷定產 3.實行科學管理
4.組織均衡生產 5.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5、生產按工藝特性分類:
1.加工裝配型 2.流程型
6、生產按組織生產的特點分類:
1.備貨型 2.訂貨型:訂貨組裝型、訂貨制造型、訂貨工程型
7、備貨型生產(MTS):是指在沒有接到用戶訂單時,按已有的標準產品或產品系列進行生產,生產目的是為了完成產品庫存。
8、訂貨型生產(MTO):是指按用戶的訂單進行生產。
9、生產按專業化程度分類:
1.大量生產 2.單件生產 3.成批生產 4.多品種小批量生產
10、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組織工作的特征:
1.生產品種多樣性 2.生產過程復雜性 3.生產能力的適應性
4.環境條件的多變性 5.生產計劃的變動性 6.生產管理的動態性
11、生產過程的組成:
1.生產技術準備過程 2.基本生產過程
3.輔助生產過程 4.生產服務過程
12、工序:是指一個工人或一組工人在同一工作上對同一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生產環節。
13、合理組織生產過程的基本要求:
1.生產過程的連續性 2.生產過程的比例性
3.生產過程的節奏性 4.生產過程的柔性
14、生產時間計算:*P25——28
15、文明生產:是指在生產現場管理中,要按照現代工業生產的客觀要求,為生產現場保持良好的生產環境和生產秩序。
16、“5S”活動的內容:
1.整理 2.整頓 3.清掃 4.清潔 5.素養
17、安全生產:是指在保持領導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進行生產活動。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經濟法概論復習筆記:第二章
08-2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