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人名,年代]
M-環境:是作用于一個生物體或生態群落上,并最終決定其形態和生存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因素的綜合體。
我們可將環境區分為個體出生前的先環境,即合子環境,和出生后的后環境,即外環境。外環境又分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物理環境按人類干預的程度大小,又可分為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
先(合子)環境 人為環境
環境 物理環境 自然環境
后(外)環境 社會環境
(?J-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 人與環境的發展變化的關系:P2)
TX:普羅夏斯基(Proshansky,1990)提出 “環境心理學:是關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的學科”環境心理學更多地強調物理環境。“相互性”是指:一方面強調人們怎樣受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也關注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和反應。P5
J-環境心理學的學科特點
M-“環境心理學:是關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的學科”環境心理學更多地強調物理環境。“相互性”是指:一方面強調人們怎樣受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也關注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和反應。P5
⑴環境心理學將環境—行為及其關系作為一個單元整體來研究。因作用,相互關系,如果將環境和行為割裂開,會很難理解這種相互關系。所以人與環境是一個整體。
⑵環境心理學的研究是問題的指向。不僅要尋求問題的解決,也要力求尋找問題背后的規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問題的理論框架;
⑶環境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背景多種多樣,它的研究成員主體還是社會心理學家;
⑷從方法學的角度來說,環境心理學家采用綜合的和折衷的方法,而且由于環境心理學研究的自變量,往往是其他學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環境”,研究方法除常規的程序之外,還有些特別之處。
L-環境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及前景
M-環境:是作用于一個生物體或生態群落上,并最終決定其形態和生存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因素的綜合體。
M-“環境心理學:是關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的學科”環境心理學更多地強調物理環境。“相互性”是指:一方面強調人們怎樣受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也關注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和反應。
一、相關學科的淵源:
◆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Malthus)提出:“人口增長的趨勢永遠快于生產的增長。如果不加控制,人口總是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生活資料只能按照算數級數增長,人口擴張到生活資料僅能夠維持生存的極限時,就會出現饑餓、戰爭和疾病。”
◆19世紀后半葉,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Haeckel)將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研究定義為一個新的學科領域:生態學,它探討個體、種群、群落、社會、生態之間的相互作用。
◆派克(Park)提出的人類生態學,它重視環境的影響是很自然的
二、有關理論:
1、強調環境的物理特性。
心理物理學和行為主義都強調環境的客觀性,主張行為由環境引起。心理物理學是研究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關系的科學。費希納認為:心理物理學是一門討論心物的函數關系或相互關系的科學。
2、 調環境的現象性質
A、格式塔學派對環境知覺的研究:
德國的魏特默(Wertheimer),苛勒(Kohler)和考夫卡(Koffka)合作,漸成為格式塔學派的核心人物。主張環境知覺的整體性,即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B、J/M-布倫斯瑞克的透鏡模型:
布倫斯瑞克(Brunswik)由于提出測量知覺恒常性程度的公式而著名。他認為:建構環境知覺時,主體起著非常主動的作用;盡管我們從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誤導;但當我們把得到的感覺信息與過去的結合起來時,就會導致對環境真實狀態的評估。人是主動的信息加工者的思想,是目前探討人們如何加工環境信息的理論的前身。
C、拓樸心理學(格式塔場理論):
德國心理學家勒溫(Lewin)提出的場論認為,人的心理、行為決定于內在需要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當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內部力場的張力,周圍環境則起著導火索的作用。勒溫提出一個命題公式:B=f(P,E)=f { B=f [P,E]……}行為是人(P)和環境(E)的全部事態函數(f)。
3、 生態心理學:
M-生態心理學:是環境心理學的前身之一。強調物理情景在整合人類行為中的作用,興趣集中在物理環境對生活在這一環境中的人的影響。巴克,懷特建立了“中西部人類行為現場觀測站”。
4、 環境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是關注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的學科;
環境心理學這一名詞到20世紀60年代初才出現。
1970年,第一本環境心理學教材出版;
美國心理學會議(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與環境心理學分會。國際應用心理學聯合會也成立了環境心理學分部。
1981年歐洲成立了“國際人類及其物理環境研究學會”,同時創辦了環境心理學雜志;
三、現狀及發現趨勢:
1、 20世紀60年代后期,環境心理學出現;7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理論(如擁擠、認知發展理
2、 80年代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代;
3、 1989—1994年間,新的研究成果關注居住環境、工作場所、醫院、學校、監獄、大型社區環境的特點。
總之,J-從1989—1994這五年來,環境心理學有如下特點:
1) 更多的研究是在現場而不是在實驗室進行的,這與這一階段環境設計研究較多有關;
2) 研究者都開始注意研究工作的連續性,重復或擴展早期工作的研究增多,表現出累積相關知識的努力。
3) 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涉及多種情境和多樣人群,特別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試,跨文化的比較和整合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
4) 多學科間的合作越來越多,屬于心理學的研究成員大約只占一半左右。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經濟法概論復習筆記:第二章
08-2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