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漢代詩歌
第一節 樂府民歌
1.樂府的名稱、分類和漢代的樂府詩歌
識記:
①"樂府"源流.
樂府本是上古掌管音樂的行政機關.
魏晉后,人們把樂府演唱的詩歌也即稱之為樂府,于是,"樂府"又成為詩體的名稱.
②漢代樂府機關職能.
采集民間歌詩、組織文人制作、負責演唱.
理解:
①樂府詩歌分類.
較早分類的是東漢蔡邕,分為四類;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按音樂的不同分為十二類.
②漢樂府民歌的保存.
沈約《宋書·樂志》始有所收集,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有所增補,但已散佚大半.其中題名或標明"古辭"的,一般都是漢代樂府.包括貴族創作、文人創作和民歌三部分.民歌多保存在《相和歌辭》中.
2.漢代樂府民歌的文學成就
簡單運用:
①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一、傾訴生活艱難困頓和漂泊流蕩.如《東門行》.
二、反映人民厭倦戰爭.如《十五從軍征》.
三、譏刺達官顯貴.如《雞鳴》.
四、抒寫愛情、婚姻或反映相關的某些社會問題.如《江南》、《陌上桑》.
總之,漢代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抒寫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②《孔雀東南飛》簡說.
《孔雀東南飛》最早見于南朝人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題目是《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后來被《樂府詩集》收入《雜曲歌辭》.《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歌中最長的敘事詩.它敘寫一對恩愛夫婦受到禮教的逼迫而分離,終于雙雙殉情的悲劇故事.
綜合運用: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
一、敘事成分相對增多,許多民歌都有情節,有的還描寫了人物形象.
1.在敘述和抒情中插入情節,如《東門行》寫貧民男子與妻子的爭論過程.再如《陌上桑》寫秦羅敷與太守的一段對話,就是理想化的情節.
2.漢樂府民歌寫人物最為成功的,當屬《陌上桑》.它寫秦羅敷的美貌,先是描寫其梳妝打扮,接著寫他人見到羅敷的反應從側面烘托,寫羅敷之美,始終沒有直接、正面的描寫,而羅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漢樂府民歌抒情真摯濃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東門行》;也善于以比興、描寫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羅列五種不可能發生的自然現象.《十五從軍征》全詩都是敘述和描寫,而處處充滿孤苦悲凄之情.
三、形式和語言方面的特點.漢樂府以雜言和五言為主,由雜言漸趨五言,對五言詩的最后定型,產生了重要作用.漢樂府民歌的語言質樸淺白,往往使用口語,雖淺平直白,但富于表現力.
第二節 五言詩的起源
識記:
①班固《詠史》.是完整的五言,但沒有成熟.
②應亨《贈四王冠詩》.是最早的有作者可考且信實的五言詩.
簡單運用:五言詩的起源與形成.
《詩經》少數詩章已出現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詩句.春秋末到戰國期間,民歌中也偶見五言的形式.西漢時期的一些歌謠和樂府詩歌,五言的成分很大.到東漢,樂府詩歌里就出現了成熟的五言詩,如《陌上桑》、《十五從軍征》. 有作者可考且信實的五言詩,最早是東漢前期應亨的《贈四王冠詩》,班固的《詠史》,但質木無文.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詩漸漸增多,如張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三首,標志著文人五言詩漸趨成熟.
第三節 《古詩十九首》及其他
1.《古詩十九首》及其主題
識記:《古詩十九首》釋名及作者.
最早見于文選,編者把亡失主名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不是一時一人之作,應產生于東漢順帝末到獻帝前.
綜合運用:
①《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及主要內容.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游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是產生于這樣的時代,表述著同類的境遇和感受.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游子思婦之辭.離情別緒、人生的失意和無常之感,是《古詩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內容.
一、離情別緒,表現為思鄉和懷人.
1.游子的思鄉情懷,如《明月何皎皎》開創寫月圓的情境表達思鄉情感.
2.思鄉的根柢,是思念家鄉的親人.如《涉江采芙蓉》寫游子想念家鄉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表現思婦的閨思和愁怨,展示她們婉曲復雜的心態.《迢迢牽牛星》寫白晝到深夜,思婦無心織布,遙望星河想著牛郎織女,只是悲嘆、流淚不已.可以想見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對生存狀態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某些觀念.
1.有功業遲滯的焦灼和失意,如《回車駕言邁》.
2.有世態炎涼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飄忽如寄.如《青青陵上柏》.
4.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們面對現實,審時度勢,重新認識人生的價值:他們想要擺脫虛名的困縛,也不相信永生之事,開始執著于現實的人生.
五、《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們并不是玩物喪志.他們背井離鄉,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經歷了挫折和失落后,他們有了新的認識.在種種人生的價值取向中,他們更看重生存的價值.
總之,《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是"人同有之情".因而,這些詩歌能夠永久地感動人,千古常新.
②《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一、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古詩十九首》最鮮明的特點.如《行行重行行》.言有盡而意無窮形成的原因:
1.抒寫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和共鳴;
2.表達情感采取含蓄摸棱的表達方式.
3.使用比興手法.
二、質樸自然,沒有雕飾的痕跡.感情誠摯,寫境用語好象都是信手拈來.如《涉江采芙蓉》.
三、描寫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夠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
1.以白描手法,寫出門所見的景象:荒涼的墳墓,悲鳴的白楊.(《去者日已疏》).
2.比興手法的運用,如《迢迢牽牛星》.
3.以象征手法創造圓融藝術境界,如《西北有高樓》.
四、語言淺近自然,卻又極為精練準確,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寫相思令人憔悴.較多使用疊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牽牛星》.這些疊字生動傳神,增加了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2.其他五言古詩
理解:舊題李陵、蘇武詩.
并非他們的作品.但與《古詩十九首》十分相似.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浙江自學考試《園林藝術學》章節習題:第3章
11-272022年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資料:浪漫主義時期(2)
09-2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刑法》復習資料(4-5章)
08-302022年浙江自考數據庫原理復習資料第三章:關系數據庫SQL語言
09-21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2年10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復習重點二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