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安風骨
識記:建安詩壇的時間斷限.
上起漢獻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漢末魏初時期文學.五言詩興盛,七言詩奠基.
簡單運用:建安風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時代,漢末的動亂現實一方面給建功立業提供了可能,激發起士人們積極進取的強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給士人帶來歲月不居人生無常的深沉嘆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氣,以悲涼為美的風尚.儒學地位發生動搖,士人從經學桎梏中解脫,發現了自我,在文學方面轉向非功利的抒情,詩歌創作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創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時代風格.
第一節 曹操與曹丕
1.曹操詩
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是一個注重實際的人,知道亂世用儒學不能及時奏效,所以用刑名法術之學.精通音樂、書法、圍棋,為人簡易.動亂板蕩的時局,戎馬倥傯的經歷,統一天下的雄心,交織在他的詩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涼、慷慨沉雄的藝術風格.
綜合運用:曹操詩歌創作成就.
一、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作的全盛局面.多用樂府舊題敘漢末實事,也有少數自擬新題之作.
二、悲涼沉雄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詩特別能表現出他的個性,有政治領袖人物的宏大氣魄,本色質樸但抒情濃郁,表現了他高遠的志向、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歌慷慨,氣韻沉雄.如《短歌行》寫得高遠闊大,有君臨天下之氣度,與堅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發起讀者積極向上的奮進精神.
2.曹丕詩
理解:
①曹丕生平及感情特點.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一歲立為魏太子,三十四歲代漢自立.他基本生活在曹操的護翼之下,經歷不如曹操豐富,但他博學多識,感情敏銳而細膩,對人生苦短有特別強烈的凄愴感受,詩作中更傾向于對個體感情的體會與抒發.
②曹丕對七言詩的貢獻.
曹丕對七言詩的發展有重大的貢獻.他的《燕歌行》二首,不僅為樂府產生一新體制,且為中國詩學開一新紀元.至曹丕始形成純粹的七言詩.但還是逐句押韻形式,韻腳尚嫌單調繁促.
簡單運用:曹丕詩歌的特點.
一、語言綺麗工練,抒情深婉細膩,形成了便娟婉約(即委婉含蓄)的纖麗清新風格.如《燕歌行》.
二、一些抒懷之作寫得清俊悲涼,有的帶有擬作性質,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發戰亂中的一種蒼涼情懷.
三、抒發志向記敘軍旅的作品,氣勢高昂卻亞于曹操.另有宴游酬酢之詩,頗繁麗然遜色于曹植.
第二節 曹植
理解:曹植生平及性格.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他從小被曹操所喜愛,曾想立為太子,后未果,因此受到曹丕的嫉恨. 史稱曹植聰穎過人,個性卻是為人過于直率.超凡的才華與不羈的性格,使他一方面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另一方面卻因恃才傲物而飽受壓抑,這兩個方面在他的作品中都充分表現出來.
綜合運用:
①曹植詩歌的思想內容.
曹植的詩歌創作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為界分為前后兩期:
一、前期多抒發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如《白馬篇》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的愛國勇士形象,頌揚了他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也寄托了詩人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是前期代表作.前期也常彌漫著戰亂環境所賦予的悲涼慷慨情思和人生無常的嘆息.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現自己壯志難酬,倍受壓抑的郁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贈白馬王彪》,全詩充滿了悲苦之辭、憤慨之音.
②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
曹植的五言詩創作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詩壇上最杰出的詩人.
一、詩歌內容豐富充實.舉凡軍旅政事,宴游送別,詠史游仙,抒情抒志,無不發之于詩.
二、曹植的詩歌被譽為"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就是說他的詩既內容充實豐富,多慷慨悲憤之氣,在藝術表現上又生動形象,注意辭藻華美、對仗工整和音韻流暢,形成了既華麗綺煥又渾厚雄健的獨特藝術風格,達到了建安詩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詩歌語言華美主要表現在濃烈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聲色.如《盤石篇》生動再現了大海的宏闊氣象.曹植在文人有意為詩方面,有一個大跨度質的飛躍.
四、注重對稱回環之美,注意語言錘煉.其詩作出現了律聯,如"凝霜依云除,清風飄飛閣."(《贈丁儀》).他還善于起調,工于發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語,振起全詩.如《野田黃雀行》開頭用驚風險浪的情景和畫面預示了環境的險惡,起到強烈的烘托作用.
第三節 建安七子及蔡琰
識記:建安七子姓氏名字.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理解:
①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學創作分期.
前期處在漢末動亂之中,目睹生民憂患,個人生活也顛沛不安,所以前期作品往往反映動亂的社會現實,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后期七子先后歸附曹操,除孔融外其他都仕途順利,生活平穩,是近臣,所以往往表達對曹氏政權的擁護,表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通過游宴、贈答的形式表示出來.
②七子不同的文學成就.
孔融成就主要在散文,詩歌成就最高者為王粲、劉楨,王粲的賦很好.徐幹詩文兼善.陳琳、阮瑀在章表書記方面的成就比其詩歌創作要高.應瑒現在存詩作只有數首,難以對其判斷.
1.王粲詩
識記:王粲生平.
雖才高,卻因貌丑為劉表所棄.流寓荊州十五年,始歸附曹操.
理解:
①王粲詩歌內容.
前期多抒發志士懷才不遇之悲憤,與反映戰爭離亂引起的凄愴之情,后期表達立業的雄心壯志.
②王粲詩歌藝術特點.
抒情深切,慷慨悲涼,文辭秀美,局面闊大.
2.七子其他
識記:
①劉楨及其《贈從弟》(其二).
劉楨辭旨巧妙而性格褊急剛正,后降為吏.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贈從弟》(其二)以松柏之本性喻志士之節操,寫得虎虎有生氣.言語簡潔,不用典故.
②陳琳及其《飲馬長城窟行》.
陳琳,曹操的軍國書檄,多出其手.詩歌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全詩吸收樂府民歌之寫實精神,用精彩的對話,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苦難,沉痛悲切.
③阮瑀及其《詠史》(燕丹喜勇士).
阮瑀,精于音樂,為曹操掌書記.其詠史詩改變了班固詠史"質木無文"的面貌,開啟了后世左思詠史的先聲.
④徐斡及其《室思》.
徐幹,不慕榮名而潛心典籍.其詩抒情婉曲,辭氣平和,代表作《室思》,擬寫思婦懷人之緒,纏綿悱惻.
3.蔡琰詩
識記:蔡琰生平及作品.
字文姬.漢末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夫亡后為胡騎所獲,在胡中十二年,為曹操贖,離子而去.經認定的作品有五言《悲憤詩》一首.
綜合運用:五言《悲憤詩》內容及藝術特點
一、深刻真實地反映了漢末苦難動亂的年代,藝術再現了詩人慘痛的人生經歷.全詩長540字.第一段寫董卓之亂,詩人及難民被擄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寫在匈奴時想念父母,被贖歸時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腸寸斷的巨大痛苦.
二、蔡琰的五言《悲憤詩》在藝術上獲得了極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詩人在親身經歷基礎上創作的長篇敘事詩,其感情描寫、心理活動刻畫,真實、細膩、復雜、微妙,在詩歌史上實屬罕見.其次,能夠注意細節的描繪,氣氛的渲染,對烘托主題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詩敘事與抒情融為一體,有史詩般的效果.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4)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經濟效宰和帕累托最優標準
11-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七
1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消費者均衡
11-122022年浙江自考《現代漢語》串講筆記第一章:語音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