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漢代辭賦
理解:
?、贊h賦發展脈絡.
整個漢代辭賦創作的兩條線索:一是"辭"或"騷"體類作品時時出現,延續不斷;二是賦體文學的興起、發達和演變. (整個漢代辭賦,就是沿著騷體賦和漢大賦這兩條線索發展.)
②漢賦溯源.
賦是一種特殊文體,從形式上看,它非詩非文,而又具有詩、文的不少特點,是詩、文的綜合體.《詩經》、楚辭、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賦的源泉.特別是楚辭和先秦(尤其縱橫家)散文,它們抒情、說理比物連類、夸飾鋪排、驚采絕艷的表現特色,往往設為主客辯難的體式,都成為漢賦模式化的表現特征."賦"作為文體的名稱,最早見于荀子的《賦篇》.
第一節 賈誼、枚乘與漢初辭賦創作的發展趨向
簡單運用:
?、儋Z誼騷體賦的創作特點.
賈誼是漢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辭賦作家.他的騷體賦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旱云賦》.
一、抒情述志、情感濃郁,與楚辭有明顯的承繼關系.如《吊屈原賦》.
二、在表現方法方面,直述胸臆,議論多于形象.如《旱云賦》(表現了其憂國憂民的深切懷抱).
總之,賈誼的辭作,把創作的根柢牢牢植入時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發真切的感受,言說真誠的志愿,情濃意真.他承繼了屈原的創作精神,又溶入時代新的內涵.在藝術表現上,則比較質樸少致.其作品的形制,基本與先秦的楚辭相同.
②枚乘開創大賦體式的《七發》及其特點.
枚乘對漢代辭賦的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今存賦作《七發》、《梁王菟園賦》和《柳賦》三篇,標志著他開創大賦的典范作品是,《七發》.《七發》在以下幾方面體現了漢大賦的基本特點:
一、鋪敘描摹,夸飾渲染的文風.如"曲江觀濤"一段摹寫江濤的洶涌澎湃,鋪敘夸飾,排比譬喻,富麗而細致.
二、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實感.整篇作品不見抒情的語句,沒有作者喜怒哀樂的表現.
三、遣詞造語趨向繁難和華麗,不同于賈誼的質樸無華.
四、以主客問答的形式結構全篇.
這些特點,標志著大賦這種全新的文體正式登上了漢代文壇.
綜合運用:比較賈誼、枚乘賦作的特點,把握漢初辭賦創作的發展趨向.(結合①②題答)
賈誼和枚乘同為西漢初期重要的辭賦作家,對漢代辭賦的發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產生了深遠影響,但二人的辭賦創作卻有著明顯的不同:
漢初辭賦從創作傾向看,呈現為從濃情質實到失情華麗的發展.賈誼和枚乘的作品,分別代表了這一發展過程的先后兩端.其他作家則大抵呈現為過渡狀態.
一、枚乘賦作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實感.整篇作品不見抒情的語句,沒有作者喜怒哀樂的表現.與賈誼情感濃郁的賦作相比,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二、遣詞造語方面,枚乘賦作繁難華麗,賈誼賦作質樸無華.
可以說,賈誼開創了漢代的騷體賦,枚乘開創了漢代大賦.他們的創作從內容到風格都各有特色.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漢初辭賦由騷體向大賦發展的趨向.
第二節 司馬相如 揚雄
1.司馬相如
識記:開創大賦的是枚乘,大賦創作的高峰是司馬相如
理解:司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
司馬相如,字長卿,少好讀書,學擊劍.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相如告病免官.武帝即位,喜好辭賦,相如因《子虛賦》得武帝召見,續作《上林賦》.后因病免宮,退居茂陵卒.今存《子虛》、《上林》、《哀秦二世》、《大人》四篇.《子虛賦》和《上林賦》是司馬相如的代表作,實為一篇,稱《天子游獵賦》.
簡單運用:《天子游獵賦》創作意圖和客觀效果.
從創作意圖看,《天子游獵圖》是要諷諫,有扶正倡儉的意思.作品的絕大部分是以繁辭麗句對諸侯、天子的苑囿鋪排夸飾,對天子的諷諫之意,乃是采取反言正出的曲折筆法寫就,這便使諷諫往往成了頌揚,也沖淡了作品的諷諫意圖.《天子游獵圖》存在著創作意圖和客觀效果的反差,諷諫意義比較薄弱.
綜合運用:《天子游獵賦》所代表的漢大賦的主要特點.
《天子游獵賦》采用問難的體式,整齊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辭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現在:
一、它喪失了真情實感.這是它與楚辭本質的不同.
二、空間的極度排比.
1.片面使用空間排比.沒有時間的縱向穿插,唯任空間的繁細鋪排.
2.使空間的排比發展到了極限.
三、以直接而單純的鋪敘摹繪為主要表現手法.以宮殿苑獵、山水品物為主要描摹對象.
四、遣詞用語更加繁難僻澀.
《天子游獵賦》上述特點,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寫志,而在于逞競文才和游戲文字.
2.揚雄
理解:揚雄生平及賦作.
揚雄,字子云.少而好學,博覽群書.為人不慕富貴,喜好深思.他的賦模擬司馬相如又有所拓展.《蜀都》、《甘泉》、《河東》、《校獵》、《長楊》五篇大賦,是揚雄辭賦的代表作.
綜合運用:揚雄大賦的創作特點.
一、拓展了大賦的題材領域.
1.寫祭祀,如《甘泉》、《河東》;
2.把筆觸從京師移到外郡,從田獵發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華,如《蜀都賦》.
二、進一步加強了大賦"勸百諷一"的"勸"的色彩.揚雄的大賦幾乎無諷諫.如《蜀都賦》同篇鋪夸蜀郡山水之雄偉,物產之豐饒.
三、寫作上有一些新的變化.
1.篇幅相對縮短,描摹對象集中.如《蜀都賦》專寫蜀都山水雄偉,物產豐饒.
2.表現手法有含蓄委婉之處,主要是指他"以美為諷"的思想表達方式.如《長楊賦》把游獵說成是練兵.
第三節 西漢中后期其他辭賦作家及東漢辭賦的承變
l.西漢中后期的其他賦作家
理解:
?、俣偈妗妒坎挥鲑x》.
直接抒發內心的郁憤.提出三種處世方式不可從,表現出失路而迷惘的痛切感受.
?、跐h武帝《李夫人賦》.
是一篇情思濃烈的懷人之作.真摯深切,藝術水平很很高.欲寫己之思人,卻遠畫對方孤處荒草墳塋的情境,這一筆法為后世經常使用.
?、蹌㈧А端斐踬x》.
寫自己所遇、所感、所思,具有濃烈的情感和鮮明的自我.比較注意抒情手法的變化,借古抒情,借景抒情.是漢代"紀行賦"的開山之作.
?、馨噫兼ァ蹲缘抠x》.
抒寫自己從入宮到遭貶過程中的心態變化,深刻而細膩,十分感人.
?、菘钻啊稐盍x》、《蓼蟲賦》.
是托物詠志,與漢初小賦托物繼以頌美不同.非徒詠物,且及人事,既擺脫了漢初小賦的阿諛、頌揚,也沒有大賦的瑰瑋冷僻,藝術表現有所進展.
簡單運用:王褒《洞簫賦》在詠物賦發展中的地位.
一、較之以前的詠物小賦,它在藝術表現上有了質的飛躍.
二、全文只描寫樂器和音樂,完整而集中.開創了全文寫音樂的先河.
三、詠物自況,融入作者濃烈的情感,其精神實質和創作傾向,與大賦有本質區別
2.東漢辭賦的發展演變
理解:
?、贃|漢賦創作大勢.
仍有騷體和賦體之分.騷體抒情意味濃厚.賦體創作則呈明顯變化.初期賦家繼承前漢賦風,以京都為題材,創作鋪張揚厲的大賦,如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東漢中期以后,以張衡《歸田賦》為發端,賦體創作向貼近現實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發展.
②班彪《北征賦》.
模仿前漢劉歆《遂初賦》,結構筆法、思想情感都相似.
?、垴T衍《顯志賦》.
是他免官回歸故里后所作,受屈原影響較大.
?、懿嚏摺妒鲂匈x》.
記述途中所見,借古抒今,抒發郁憤不平之情.前半吊古,后半傷今,層次清晰而意圖明確.
?、莅喙獭秲啥假x》.
題材上著重寫京都,謀篇布局上極大加強了設喻勸導的篇幅.但還有模仿司馬相如的顯著痕跡.
?、迯埡狻抖┵x》.
所表達的某些思想更切近現實.謀篇立意模仿班固《兩都賦》.但規模、容量和篇幅都超過前人,成為漢代京都賦的極致,是漢代大賦的絕響.
?、呲w壹《刺世嫉邪賦》.
激烈抨擊時政,直抒憤激情感,毫不掩飾.
簡單運用:張衡在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東漢賦體文學的創作,呈現為由大賦向抒情小賦的發展變化.張衡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是承前啟后的作家.
一、張衡的《二京賦》雖模仿班固《兩都賦》,但有所發展.除描繪田獵、宮室等,它還把商賈、游俠以及街市等市井萬象寫入賦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圖.規模、容量和篇幅都超過了前人.可以說是漢代大賦的絕響.
二、其《歸田賦》是東漢抒情小賦的開山之作.賦作抒發入世的感慨和厭倦,表達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歸田賦》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語句清麗流暢,絕無夸飾堆砌;抒寫自己的懷抱和情志,個性鮮明.這些特點,都標志著漢賦創作傾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新趨勢對漢末抒情小賦及后世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10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復習重點二
06-232022年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資料:浪漫主義時期(2)
09-2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自學考試《園林藝術學》章節習題:第3章
11-272022年浙江自考《西方法律思想史》串講筆記
08-312022年浙江自考數據庫原理復習資料第三章:關系數據庫SQL語言
09-212022年浙江自考《刑法學》復習筆記(二)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