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征
完全競爭是指一種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對競爭的干擾主要來自:①政府的干預;②企業互相勾結形成壟斷。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征:
1.市場上有許多經濟主體,這些經濟主體數量眾多,且每一主體規模又很小,所以,他們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通過買賣行為來影響市場上的供求關系,也無法影響市場價格,每個人都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2.產品是同質的,即任何一生產者的產品都是無差別的。
第一條件使任何單個主體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減少至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第二條件由于個別售賣者的產品和他的競爭者完全一樣,就使他不能以任何方法控制其價格。
3.各種資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動而不受任何限制,這包括:
第一,勞動可以毫無障礙地在不同地區,不同的部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無障礙流動。
第二,任何一個生產要素的所有者都不能壟斷要素的投入。
第三,新資本可以毫無障礙的進入,老資本可以毫無障礙地退出。
4.市場信息是完全的和對稱的,廠商與居民戶都可以獲得完備的市場信息,雙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騙。
這些條件是非常苛刻的,所以,現實中的完全競爭市場是罕見的,比較接近的是農產品市場,但是現實中是否存在著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競爭市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說明在假設的完全競爭條件下之下,市場機制如何調節經濟,有了完全競爭的市場,我們就有了一把尺子,一面鏡子,一個目標。
(二)完全競爭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
1.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價格不是由某企業決定而是由某行業決定,這一價格決定后對企業而言,只能被動接受,所以,該企業產品的需求曲線是一條水平線,無論該企業的產量增加多少,其價格不變。行業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如右圖。
2.完全競爭市場企業的平均收益等于價格,企業按既定的市場價格出售產品,每單位產量的售價也就是每單位產量的平均收益,所以價格等于平均收益,(TR=TP·P·,AR=TR/TP=TP·P/TP=P)正因為如此需求曲線也就等于平均收益曲線。
3.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平均收益等于邊際收益,因為邊際收益是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收益,在完全競爭市場上,無論一個企業產量增加多少,價格總是不變的,所以邊際收益等于價格
所以,AR=MR=P,三條曲線合而為一。
(三)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分析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條件:邊際成本等于價格。
廠商短期均衡的四種情況:廠商獲得超額利潤、獲得正常利潤、虧損但虧損額小于固定成本、停止經營。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平均變動成本最低點之上的邊際成本曲線。
所有單個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沿橫向相加可以得到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供給曲線。
市場短期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
(四)完全競爭市場長期分析
長期,企業的所有生產要素都可以變動,在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中,長期既包括企業的規模可以隨時調整,也意味著行業的規模可以擴大,因此在長期只有一種情況,即超額的利潤等于0的情況,根據完全競爭的特點,當企業出現超額利潤時,新資本會大量的進入,結果超額利潤消失。
新資本進入→行業規模擴大→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外移(外移至S′)→市場價格下降→AR=MR=P線隨之下降→超額利潤逐漸消失。(如圖:同樣當出現虧損時、老資本會大量退出、虧損消除、作用機理如下
虧損→老資本退出→行業規模減少→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內移(內移至S′)→市場價格上升→AR=MR=P線上升→虧損消除
所以,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點為超額利潤=0,即如圖所表示的情況。長期均衡的條件為AR=MR=AC=MC=P
(五)完全競爭市場的效率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處于長期均衡狀態時,市場是最有效率的。
第一,MC=P。MC度量了社會多生產一單位產量耗費資源的成本,而市場價格則衡量了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它反映了增加一單位產品給消費者增加的福利,MC=P說明最后一單位產量所耗費的價值等于該單位產量的社會價值。消費者支付的市場價格最低,所以說,競爭的好處歸消費者。
第二,從平均成本等于市場價格來看,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市場價格是一條水平線,而在廠商處于長期均衡狀態時,廠商的MR=AR=P=AC=MC,此時,平均成本最低,這說明廠商使用現有技術使得廠商的平均成本為最低,因而在完全競爭廠商在生產技術使用方面是有效率的。如果全社會所有廠商都能在AC的最低點的組織生產,則社會稀缺資源的消耗最小。
第三,由于在完全競爭市場中,長期不存在超額利潤,因而不存在短缺的現象,也不存在虧損所以不存在過剩積壓的現象。所以,社會供求是平衡的不存在資源的浪費。
最后,完全競爭市場長期均衡是通過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來實現的,當消費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發生變化,市場使可以迅速作出反應,使得廠商及時調整生產經營決策。
其缺陷在于:
第一,小規模的企業未必會使用大規模的先進技術;
第二,無差別的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第三,由于信息是完全和對稱的,所以不存在對技術創新的保護。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語法及翻譯復習資料(8)
10-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筆記:lesson10-13
02-1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06-172024年4月浙江自考溫病學復習資料:第八章
12-222023年浙江自考公共管理學串講資料:公共管理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美學模擬題及答案匯總
12-012023年4月浙江自考高級英語課文翻譯復習資料十二
11-262022年浙江自考《高級英語》復習資料(13)
09-28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復習資料十四
11-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