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財政的含義
財政是指根據穩定經濟的需要,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
(二)西方財政制度
財政是一種分配制度,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而采取的手段,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制度。
稅收是西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包括所得稅、財產稅和貨物稅等。
公債是政府財政收入的另一個重要來源。
財政支出是指各級政府的開支,包括政府用于國防、公共安全、社會福利、公共衛生、教育、環保、農業、公債利息等方面的支出
(三)財政制度的自動穩定作用
由于財政政策本身的特點,某些財政支出和稅收具有某種自動調整的靈活性,這些靈活性有助于經濟穩定對需求管理起著自動配合的作用,這些能自動配合調節總需求的財政政策被稱為內在穩定器,這些政策有:
1.個人所得稅。由于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具有一定的起征點與固定稅率,因此,它能自動調節總需求,在蕭條時,個人收入減少,符合納稅條件的人減少,所交稅額減少反之則反是。
2.公司所得稅。
3.失業救濟金。失業救濟金的發放有一定標準,它發放的數量與失業人數有著直接的關系,蕭條時、失業人數增多,失業救劑金發放增多,從而增加轉移支付。
4.各種福利支出。
5.對農產品的保護價格。
這種內在穩定器自動地發生作用,調節經濟,無需政府作出任何決策,但是,這種內在穩定器的調節經濟的做法是非常有限的,它只能減輕蕭條和通貨膨脹的程度,并不能改變蕭條或通貨膨脹的總趨勢。
(四)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相機抉擇財政政策是指宏觀財政政策應根據"逆風而行"的辦法進行具體操作:
第一,在蕭條時,政府要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總需求,以實現充分就業,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如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與政府購買,增加轉移支付,減少個人所得稅,減少公司所得稅等。
第二,在經濟過渡繁榮時期,政府則要通過緊縮性的財政政策來抑制總需求,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包括減少政府支出與稅收,如減少政府公共工程與政府購買,減少轉移支付,增加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
(五)財政政策的效應
財政政策對經濟活動產生直接的影響
首先,財政政策對財政平衡產生直接影響。財政政策的力度越大,預算不平衡的程度越大。
其次,財政政策對均衡國民收入量產生影響。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增加國民收入,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減少國民收入。
最后,財政政策對收入的效應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
財政政策對收入產生的效應所受到的各種制約因素的含義。
1. 任何財政政策都有"時滯"效應,在短期內很難見效。
2. 財政政策會遇到"擠出效應"問題。擠出效應是指增加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產生的擠占效應。
3. 財政政策會遇到政治上的阻力和不同階層與集團的反對,如,增稅金會到普遍反對,甚至會造成政府不穩,減少政府購買會遇到大廠商的反對,減少轉移支付則會遇到一般平民及其同情者的反對。如大選前夕,一般不太會采用增稅等明顯損害選民利益的政策。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語法及課后翻譯復習資料(11)
10-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資料三十二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