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評論特點的相對性
廣播評論在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相對特點。所謂相對性,是指它們雖然不是廣播評論所獨有的,但卻有特殊的意義或獨特的要求和處理方法。
短小精悍
廣播評論強調短小精悍,主要是為了適應聽眾專注收聽的耐久力。從這個特定目的出發,短小精悍不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要在篇幅短小的前提下,兼顧“有物”和“易知”,就必須力求“省意”,而不能一味“省文”。“省文”—壓縮語言文字,固然可以節省篇幅,但也可能增加評論內容的聽知難度。
2、“淺顯明快”這個特點的核心,是照顧多數聽眾的接受能力,深入淺出處理政論性內容。如果忽視內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強調語言通俗、口語化,就難免陷于庸俗化和淺薄的泥坑。淺顯明快這一特點所強調的雖然是“淺出”,但卻是以深入基礎、為表達深刻的內容服務的。
3、平易近人。“淺顯明快”這個特點的核心,是照顧多數聽眾的接受能力,深入淺出處理政論性內容。如果忽視內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強調語言通俗、口語化,就難免陷于庸俗化和淺薄的泥坑。
4、上口動聽。(這是由聲音傳播決定的特點。廣播評論拆諸說和聽,說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悅耳動人,這就等于給它的內容插上翅膀,就可以收到“無翼而飛”、“不脛而行”的效果。)上口動聽,分別指說的人(傳播者)和聽的人(聽眾)的感受,二者雖然并列,雖然都依靠傳播者的自覺努力,卻有主次的分別。不上口固然不動聽,但是上口卻未必動聽,比如空話、套話、“痞子語言”大多很“上口”,只能惹人厭憎,哪能動聽?所以,上口必須服從、服務于動聽。
#樹立面向聽眾觀念是掌握說理藝術的根本
“淺顯明快”這個特點的核心,是照顧多數聽眾的接受能力,深入淺出處理政論性內容。如果忽視內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強調語言通俗、口語化,就難免陷于庸俗化和淺薄的泥坑。
1、以平等的態度說理。毛澤東曾經指出“當著自己寫文章的時候,不要老是想著‘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讀者處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態度。”體現在廣播評論中,就是善于以商量的口吻、交換意見和方式說理;把說理的重點放在啟發思考上頭,而不是把結論生硬地塞給聽眾;相信群眾的識別力,防止注入式的說教。
2、從聽眾最關心的角度說理。有兩種基本的處理方式:一是捕捉并突出多數聽眾的共同關心點。二是從與論題關系最密切的那部分聽眾關心的角度出發。
3、帶著感情說理。這里說的感情,包括對于事物和聽眾的情感。帶著感情說理,就是或者與聽眾共愛憎、同哀樂,或者以自己對于事物的喜怒好惡感染聽眾,把兩種情感統一于說理過程中。廣播評論中的情感,往往融注在議論和敘事之中,通過語詞、聲調、節奏等表現出來。
*廣播談話的概念
作為廣播評論的一種形式,廣播談話是說、聽雙方平等的談話體評論。談話體是它的母體,說、聽雙方處于平等地位則是它的體質屬性。二者結合,賦予了這種形式以吸引聽眾的特殊魅力。
*“談話”的兩個前提條件
一、要有說的人和聽的人,否則談話就不可能進行。
二、說的人和聽的人之間要形成某種確定的關系,關系不明確,談話的內容和方式不適合說、聽雙方的身份,談話就難以得當、得體。
*“類交流”的確切含義
“類交流”是廣播談話的靈魂。而廣播談話是說、聽雙方不在同一場合,這種空間距離使雙方無法進行即時的直接交流,而只能由說話的一方借助某種中介,創造類似雙方交流、交流的語言環境。其中的交流感,不同于日常交談中的直接交流,稱為“類交流”。
廣播談話的實質和說理優勢
對于廣播談話來說,談話方式只是它的外在形式,而其實質則在于以完全平等的態度和口吻面向聽眾說理論事。
*口頭評論的特定含義
口頭評論專指由評論撰稿人自己播講的評論形式。就傳播方式說,廣播評論其實都可以稱為口頭評論。我國的廣播評論長期由播音員播誦;為同這種播出方式相區別,人們把由評論撰稿人自己播講的評論稱為“口頭評論”。
*口頭評論的表現優勢
1、以個人的名義闡述對事物的看法,便于處理某些以本臺名義不容易處理好的話題,也有利于縮短評論與聽眾之間的距離;
2、撰稿人自己播講,有利于把文字表達方式與口語表達方式統一起來,促使廣播評論的文風不斷改善;
3、促進播講風格多樣化,使評論更加適應聽眾的聽知習慣。
*口頭評論的應用范圍
口頭評論盡管擁有多方面的表現優勢,終究有一定的適應范圍,不可能取代其形式,包括以本臺名義發表、由播音員播誦的評論。
#口頭評論與廣播談話的聯系和區別
這兩種評論形式是按不同標準劃分的,它們既不相互排斥,也不能直接等同起來。
口頭評論是按播出方式劃分的評論類型,它的基本標志是撰稿人以個人的名義發表意見;他完全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不同的文體,包括運用談話體。
廣播談話有鮮明的文體特征,只要體現文體特征、形成“類交流”,由撰稿人還是由播音員播講,其實都無不可,都不失為廣播談話。那么,是不是可以把二者統一起來、合二為一呢?能夠統一起來,集二者的長處于一身當然好,但需要一定條件,比如評論本身具有談話體的基本特征,評論作者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尤其是話題本身適合以個人的名義來闡述。這里重要的是條件,而不是愿望,絲毫勉強不得。
口頭評論的發展前景
1、口頭評論本身的表現優勢,說明它是一種擁有旺盛的生命力的評論形式;
2、廣播的發展趨勢,不僅要求廣播評論在內容上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也要求它在播出方式上適應聽眾變化著的接收習慣,盡可能縮短與聽眾的距離。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可以說口頭評論走向繁榮,將是廣播評論發展的必然趨勢。至于口頭評論能否真正走向繁榮,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口頭評論隊伍的建設。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4)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經濟效宰和帕累托最優標準
11-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七
1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消費者均衡
11-122022年浙江自考《現代漢語》串講筆記第一章:語音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