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藝術論(二)
藝術的存在方式:
(1) 藝術首先存在與藝術的意象世界中
(2) 藝術只能存在與主體的審美心理活動和審美中
(3) 藝術存在與藝術創造——藝術品——藝術接受的動態流程中
為什么藝術只能存在獄卒提的審美心理活動和審美中
藝術意象并非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精神存在,一種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成果,或者說,是主體自藝術創造和欣賞時所生長的一種總和的意識形態,一方面,意象與藝術創作主體的審美心理活動和審美經驗有本質的聯系。另一方面,意象有與藝術接受主體的審美心理活動和審美經驗有本質的聯系
從結構角度而言,藝術品的核心是意象,但從藝術存在方式而言,以說呢是創作主體與接受主體之間的中介與橋梁,作為中介,藝術品有三個基本特征:
(1) 他律性
(2) 形式符號性
(3) 開放性
為什么藝術創造的核心是意象得生成?
意象是藝術存在的核心,藝術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之中,藝術活動的開端有意象的產生為標志,在藝術的“創造——藝術品——接受”的流程中,貫穿始終并處于核心地位的是藝術創造階段藝術家意象的生成,藝術家的“人心之動”就是意象的創造和生成
意象的孕育過程
(1) 藝術意象首先是藝術家實踐的產物,是藝術家主體同客觀世界的存在發生交互關系,交互作用而生成的
(2) 作為藝術創造開端的意象的孕育,必然是遺囑客體的相遇開始的
(3) 藝術家的主體意識與世界相遇,在特定條件下,會裝出火花,引發藝術家的創作沖動
意象的產生
意象的生產意味著藝術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態化合物化的表達,在這個階段中,藝術意象進一步完善獲得形式符號和物質實體,是藝術品最終的以產生。
(1) 意象的從無到有就是要將主體在醞釀重的隱藏在深層潛意識的意義明晰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覺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整體
(2) 意象的從無到有,還是意象的意義內容在無的運動中最終得到外在形式符號,轉變為有
(3) 意象的從無到有,沒有物態華語物化的實在形式是不可能實現的
(4) 藝術意象的創造和藝術品的完成,實質上是一種生產
在古希臘,“藝術”一詞是包括工藝性制作的涵義的
天才獨特的藝術創造力主要表現為藝術敏感,藝術想象力,藝術技巧和靈感等方面。
藝術敏感主要是指主體感受生活,欣賞藝術,體驗和孕育意象德敏銳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之這種感受體驗的細致,快捷,豐富和深刻
藝術想象力是指藝術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過程中展開想象,聯想,幻想活意象思維的能力的程度
靈感是藝術家在意象創造中,由于各種心理機制,功能處于高度協調的自由狀態而突然生成的昂奮,注意集中,情緒激動,想象力空前活躍的一種思維活動的境界
為什么藝術操作是藝術創造的重要環節
藝術操作也是藝術創造才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藝術意象的生產過程中,藝術操作一方面是意象生產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有賦予意象以最終的形式符號,將意象孕育的成果物態化合物化為現實的可傳達的藝術品。
藝術的“技”與“道”的關系
這里所說的“道”不是哲學意義上世界的本體,而是之一屬意向創造與傳達過程中自由無礙,充滿生氣的之高境界。
“技”與“道”是相通的,“道”可以通過“技”而體現出來,而“技”也可以在高度嫻熟是達于“道”
藝術接受的主體性
首先,藝術意象的再創造是審美對象在被接受過程中的現實生成
其次,藝術接受的主體性,源于接受這不同的“期待視界”
再次,藝術品形式的結構,是一個特殊的結構
藝術的接受是個階段性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觀,品,悟
“觀”是指接受者透過藝術的形式符號在直觀層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
品是指接受者根據各自的審美文化心理結構和經驗,凝神關照,發揮想象力,細致地體味作“品”,充實,豐富,發展意象,是意象更具接受者的個性,可以說“品”就是意象的重建過程
“悟”是主體對藝術品的意象品鑒漸入佳境后,終于升華為對意境的感悟。
藝術的“技”與“道”?
“技”是指藝術操作的技能與技巧:“道”是指藝術意象創造與傳達過程中自由無礙,充滿生氣的至高境界。
為什么說藝術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生成?
藝術接受,本質上是一個意象生成的過程,接受者所欣賞的仍然是藝術意象,通過藝術尋上,接受這才能獲得審美愉悅和藝術體味。接受這再讀解形式符號過程中,根據符號的暗示而有自身的主體意識重建意象,他雖然不可能完全獲得來自與藝術創造者的原始意象,但不能完全脫離原有意象的基礎,不是一個與藝術家創造意象毫無關系的信意象,二者之間是相通的,因此意象的重建使藝術接受的核心問題,藝術界手中意象的重建使之就是藝術意象的重建。
為什么說藝術意象的創造和藝術品的完成,實質上也是一種生產?
馬克思把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看成人類兩種基本的生產活動,把藝術看成是精神生產的重要形式。在此意義上,藝術意象的創造就是一種生產,意象的生成也是一種生產過程,藝術意象如何變為現實的藝術品,“生產”給我門提供了解答。因此從藝術意象的孕育道藝術品的物態話,需要通過種種必須的技巧與操作完成,之就屬于生產的范圍。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高級英語課文串講筆記四
01-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陳子昂與張若虛
09-062023年浙江自考水產繁殖育苗技術復習資料:論述題
02-27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情感與理解
09-18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語法及翻譯復習資料(8)
10-09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悲劇理論的歷史考察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復習資料十四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