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表意文字
僅僅根據意義構形的文字體系,字形與聲音沒有直接的聯系。
表音文字
根據語音構形的文字體系。
意音文字
漢字既表意又表音,而形聲字在漢字中的比例高達90%,所以稱漢字為意音文字。
意符
跟文字所代表的詞在意義上有聯系的字符是意符。
音符
在語音上有聯系的是音符。
記號
在意義上和語音上都沒有聯系的是記號。
語素文字
在現代漢語中,雙音節詞占優勢,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漢字記錄的是一個語素,不見得是一個詞。所以現代漢字可以稱為語素文字或語素—音節文字。
意符音符文字
漢字在隸變以前,主要由意符和音符構成,記號為數極少。隸變以后,自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獨體表意字作為字符大都失去了原來的表意作用,變成了記號。根據漢字在隸變前后的變化,可以把隸變前的古漢字稱為意符音符文字,把隸變后的今文字以至現代漢字稱為意符音符記號文字,或簡稱意符音符文字。
孤離性
文字作為語言的書面形式,不可能把語言所傳達的所有信息都記錄下來,因而是語言的不完整信息。對此做出相應補償的是,文字可以不按句而按詞或按語素出現,可以脫離一定的上下言語和語境孤立地出現,文字的這種特點被稱為“孤離性”。
六書
講的是用漢字記錄漢語的六種表詞法。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全面系統地分析了小篆字系,為六書作出了明確的界說。六書包括四種造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和兩種用字法(轉注、假借)。
隸變
隸變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和小篆相比,具有質的變化。隸書一方面通過變圓為方、變曲為直,把小篆圓轉不斷的線條變成點、橫、豎、撇、捺等筆畫,調整省減線條結構等方法把小篆的線條變成了不同形態的筆畫;另一方面通過同化、分化、簡化、另構一體、改變偏旁部首的寫法等方法打散、調整了小篆的字形結構。隸變全面調整了漢字的構形,消除了古文字中遺留的象形因素,在符號化的進程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隸變使漢字的象形意味全部喪失了。隸變以后,人們書寫漢字不必拘守于具體物象,純粹由筆畫的曲、直、伸、縮來表現力和勢,以結體的多樣化和彼此呼應來謀篇布局,對書法藝術的追求有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喃字
; 喃字是10世紀后,越南的民族共同文字,它是一種部分借用漢字,部用使用假聲、形聲、會意方法構成的方塊字。
諺文
諺文是朝鮮1444年在世宗李裪主持下創制的拼音文字,稱《訓民正音》,俗稱諺文,即通俗文字,供文化不高的百姓使用。
假名
日本人熟悉了漢字之后,把漢字作為音符去記錄日語的音節,這就是所謂的“假名”。
規范漢字
1986年10月10日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中的簡化字,也指《現代漢語能用字表》中收錄的漢字,古今通用的傳承字也是規范字。具體地說,現代漢字是以收入《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的3500個字為基礎的,以收入《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7000個字為主體的,并且包括將來經過整理后頒布的姓名專用字,地名專用字,譯音專用字,科技專用字,行業專用字在內的記錄現代漢語的全部漢字。
不規范漢字
在《簡化字總表》中已被簡化的繁體字,在1955年被淘汰的異體字,在1986年被廢止的《第二次漢字簡化字方案(草案)》中的簡化字以及社會上出現的自造的簡體字,另外還包括與《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不同的舊字體以及錯別字。
現代漢字
是記錄現代漢語的經過整理規范的漢字,即記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漢字。
現代漢字學
是一門新興學科,它研究的是現代漢字的屬性和應用。這門學科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應用性,它是時代的產物。
高頻趨簡
使用頻率高的字符集的平均筆畫數少,人們把這種現象叫作“高頻趨簡”。
部件
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部件分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部件關系有相離和相接兩種類型。
偏旁
構成合體字的表意或表音的單位。
部首
偏旁系統的核心是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偏旁,是按結構編排的字書中每部的首字。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10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復習重點二
06-232022年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資料:浪漫主義時期(2)
09-2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自學考試《園林藝術學》章節習題:第3章
11-272022年浙江自考《西方法律思想史》串講筆記
08-312022年浙江自考數據庫原理復習資料第三章:關系數據庫SQL語言
09-212022年浙江自考《刑法學》復習筆記(二)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