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 代 文 學
西方古代文學包括:古希臘羅馬文學和早期基督教文學。(它們是氏族社會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產物)。古希臘羅馬文學和早期基督教文學中分別體現出來的世俗與人本色彩和神圣與超越色彩共同構成西方文學(和文化)的兩個源頭。恩格斯說:“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
第一節 古代文學概述
一 古代希臘文學。(歐洲文學的源頭之一)
(一)主要成就:神話、史詩和戲劇,此外還有寓言、抒情詩和文藝理論等
(二)主要特征:
理解后簡答題
希臘神話的主要特征:
1 鮮明的人本色彩,命運觀念。
從諸神的恣情縱欲,到盜火者的狂熱殉情;從阿喀琉斯多憤怒,到美狄亞的殘忍復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絕無宗教恐怖的壓抑和彼岸天國的誘惑。
2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并存。
古希臘文學的許多篇章從不同程度,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怪誕色彩、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3 種類繁多,且具有開創性。
除神話,史詩外還有悲劇,喜劇、 寓言、 故事、 教諭詩、 抒情詩、 散文 、小說等
(三)古希臘文學的發展狀況。
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由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史稱“荷馬時代”(英雄時代):
主要成就:神話、史詩
代表作家:
赫西俄德
教諭詩《工作與時日》:現存最早一部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詩作。
敘事詩《神譜》:最早一部比較系統地敘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譜系的作品。
等二時期(奴隸制社會形成至全盛時期)史稱“古典時期”:
主要成就:戲劇成就最大,另外還有抒情詩、 散文、 寓言、 悲劇、 喜劇、 文藝理論。
抒情詩中琴歌成就重大:
薩福:柏拉圖稱她為“第十位文藝女神”。
獨唱琴歌代表詩人
阿那克瑞翁:創造“阿那克瑞翁體”。
合唱琴歌代表詩人:品達: 代表作《勝利頌》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體)
主要反映奴隸制社會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勞動人民生活教訓和斗爭的總結(《農夫和蛇》《烏龜和兔子》等。
全盛時期歐洲文學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 索福克勒斯、 歐里庇得斯
喜劇詩人:阿里斯托芬
幾次著名的戰役后,出現了正式的歷史著作。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希臘波斯戰爭史》
雄辯家:蘇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藝理論家 :柏拉圖(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始祖)反對民主制,創立“理念論”。代表作 《對話錄》。
亞里斯多德:代表作《詩學》
第三時期(奴隸制衰亡時期)史稱“希臘化時期”:
主要成就:
新喜劇:不談政治,以描寫愛情故事和家庭關系為主要內容。又稱“世態喜劇”。
最著名的新喜劇作家:米南德(雅典人)
田園詩(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
二 古羅馬文學(連接古希臘文學和歐洲近代文學的橋梁)
恩格斯說“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
古羅馬文學的發展狀況:(分為三個時期)
孕育時期:
繁榮時期:
早期:戲劇首先繁榮
代表作家普勞圖斯:多以希臘的故事題材為基礎(代表作《雙生子》《一壇黃金》)
泰倫斯:《婆母》
黃金時代:(代表作家)
維吉爾:《牧歌》《農事詩》(主要寫農事活動,模仿赫西俄德《工作與時日》屬“教諭詩”。)
代表史詩《埃涅阿斯紀》:學習荷馬史詩,充滿悲天憫人的憂郁基調,是第一部“文人史詩”。史詩中的主人公除了勇猛堅韌的性格外,更具備了敬神、愛國的精神。
術語解釋:
文人史詩:
1 從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開始創立了歐洲第一部“文人史詩”。
2 文人史詩不同于民間史詩,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在《埃涅阿斯紀》中體現了作者敬神、愛國的思想。
3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對后世的文人史詩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賀拉斯:用詩簡形式寫成的《詩藝》提出“寓教于樂”的觀點。
奧維德:代表作《變形記》是古希臘羅馬神話及英雄傳說的匯編,以變形的神話主題作為串聯,賦予古老的神話以新內容。
三 早期基督教文學(是希臘文學和希伯來文學相交而產生的,產生于公元1世紀中葉到2世紀末,羅馬帝國強盛時期。與后來的基督教文學一道構成了歐洲文學的另一個源頭)
早期基督教文學的最高成就:
《新約全書》:共27卷,分為“福音書”“使徒行傳”“書信”“啟示錄”4類。
福音書包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基督教精典:《舊約全書》(簡稱《舊約》)
第二節 古希臘神話
神話是原始人用一中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是古代人們通過幻想和想象把自然界和社會形態擬人化或形象化的展示。
產生原因 1生產力低下
2人們認識能力低下
希臘神話 英雄的傳說(人神結合); 神的故事
兩大神系:
前俄林波斯神系
混沌神(哈俄斯) 光明 大地(地母該亞)
黑暗神(厄瑞波斯) 白晝 天空(天神烏拉諾斯) 提坦諸神(六男六女)
克洛諾斯 宙斯
瑞亞 赫拉
俄林波斯神系:
阿波羅(太陽神)
三個摩伊拉(命運女神)
赫拉 雅典娜(智慧女神)
宙斯 阿弗洛狄忒(愛神)
阿忒彌斯(月神)
繆斯(文藝女神)
體現了:
1 血緣家族、雜交婚姻。
2 母權制(該亞、瑞亞)
術語解釋:
俄林波斯神系:
1 相傳俄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個神的大家族。眾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間,其它神有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忒彌斯等。
2 他們和人同形同性,有時還和人間美貌男女戀愛,不同之處他們長生不死。
3 希臘眾神沒有主宰人類的絕對力量,體現了希臘神話的民主性和進步性。
英雄傳說:主要有赫刺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眾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等。
希臘神話的特征:
1 希臘神話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們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與人的區別:長生不死,無比的法術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們不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會力量的表現。“神的故事”實際基于人的體驗、感受,可以說是“人話”。
2 濃郁的人本主義色彩。
希臘神話“神人合一”神所經歷的生活,實際就是人的社會化的生活。對神的肯定與贊揚,實際也是對人的。他們的冥界也充滿光明、人間氣息,不存在“末日審判”的恐怖與神秘。
3地位和影響無可比擬,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當高。
馬克思說“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是它的土壤”。
理解后簡答題
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也是它的土壤。
1 希臘一切文學藝術作品,大多以神話為題材。
2 希臘文學中沒一部完整的神話。散見于希臘的各種文學作品中,因此希臘的文學作品保留了希臘神話。
3希臘神話的地位和影響是無可比擬的,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相當的高度。馬克思說:“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
第三節 荷馬史詩 (民間史詩)
《伊利昂紀》《奧德修紀》:是古希臘最早的兩部史詩。一般認為是吟誦詩人荷馬所作,故稱“荷馬史詩”。(以特洛伊戰爭為背景)
《伊利昂紀》:講述的是戰爭第10年最后51天中的事,史詩描寫部落戰爭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
希臘主將:阿喀琉斯; 統帥:阿伽門農
特洛伊主將:赫克特爾《奧德修紀》只寫了主人公奧德修10年漂泊最后40天內的事。
舊譯《奧德賽》希臘語意“奧德修斯歷險記”。
理解后簡答題
荷馬史詩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 :
1兩部史詩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人在自然及神斗爭的過程中,人的奮斗精神,進取精神和人的決定因素。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各方面情況。頌揚了在奴隸制初期形成的這種新的家庭生活倫理道德風尚及一夫一妻制。
2 藝術價值
(1) 結構緊湊、安排巧妙。對于兩個10年中所發生的事,分別只表現了其中51天和40天中的內容。
(2) 人物塑造上,希臘主將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輕、美貌、勇敢、鐘情、義氣、兇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體多元的。
(3) 史詩的詩句流暢、自然優美、比喻生動形象,借動植物來喻人。后人贊譽“荷馬式的比喻”。
術語解釋
荷馬式的比喻
荷馬史詩中的詩句流暢、自然、優美、比喻生動形象。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動植物了喻人,被后人贊譽為“荷馬式的比喻”。
第四節 古希臘戲劇
古希臘戲劇起源于:酒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掌管葡萄栽種、葡萄酒釀造的神)。
希臘悲劇起源于:祭祀活動中的“酒神頌歌”。
希臘喜劇起源于:祭祀活動后的“逛歡游行”。
希臘悲劇的特點:一般采用“三聯劇”形式。《詩學》中指出“希臘悲劇不著于悲,而重在嚴肅事件。它通過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憐憫與恐懼的情感,導致道德的凈化。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之父):創作70部悲劇,只留下7部
《波斯人》:現存希臘悲劇中唯一取材于現實生活的一部作品。
三聯劇 :(后兩部沒流傳下來)
《普羅米修斯》是由《被綁的普羅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帶火普羅米修斯》三部悲劇構成。
普羅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人物。馬克思贊譽他為“哲學日歷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悲劇還鞭撻了其它神。,馬克思說希臘眾神在《普羅米修斯》中“悲劇式地受到了一次致命傷”。
體現了“成事在天”的思想。
索福克勒斯(戲劇藝術的荷馬):
《俄底浦斯王》:亞里士多德認為它是希臘悲劇的典范。劇作結構復雜,布局嚴謹巧妙,一環扣一環。運用動機與效果相反的手法,解開了俄底浦斯王殺父娶母的疑團。
體現“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思想。
歐里庇得斯(舞臺上的哲學家):寫了92部劇本,保留了18部。
悲劇《美狄亞》:取材于希臘的神話傳說。體現“事在人為”的思想。
他對希臘悲劇發展的主要貢獻是寫實手法,心理刻畫。
阿里斯托芬(喜劇之父):完整劇本11部。他反對內戰,主張和平。(恩格斯稱他是“有強烈傾向的詩人”。)
反站喜劇中最著名的是:《阿卡奈人》
《云》:嘲諷詭辯學派。
《鳥》:表達了烏托邦思想,是流傳至今唯一以神話幻想為題材的喜劇作品。阿里斯托芬的喜劇手法夸張、妙趣橫生,在嘻笑怒罵中表達了嚴肅的主題。
米南德:古希臘新喜劇詩人
理解后簡答題:
希臘悲劇中的命運觀念和人本思想。
1人的意志與命運的沖突是古希臘悲劇中的一個常見的主題。
2按照古希臘人的觀念,命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這種命運觀產生的社會背景是人類處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時期。
3 隨著社會的發展,命運觀也在發生變化。三位悲劇詩人在命運觀上的差異就表明了這一點。埃斯庫羅斯認為命運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認為命運不是具體的神物,而是一種超乎人類之外的抽象觀念,雖不可抗拒,但其正義性,合理性卻是可以懷疑的;敢于抗爭命運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頌的,雖然最后只能是一場悲劇。歐里庇得斯認為人的命運取決于自己的行為。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語法及課后翻譯復習資料(11)
10-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資料三十二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