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共和時期的學前教育
1881年和1882年的《費力法案》,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法案。法案規定:以實施“母性養護及早期教育”為宗旨,將國內幼教機構改稱母育學校,并將其納入公共教育系統,招收2~6歲幼兒,進行幼兒教育的母育學校招收男女兒童,實行免費、統一的教育,教育目的是德智體全面協調發展,基本上確定了法國現代幼兒教育制度。
1886年。法國又頒布了《戈勃萊法案》,規定:凡是超過2000人的居民區都應該開辦幼兒學校,免費招收2~6歲兒童;兒童畢業后可以升入于它銜接的小學。
二、第二此世界大戰后的學前教育
(一)學前教育的進展
為了給那些參加工作的婦女提供方便,興建起許多母育學校(也稱幼兒學校),為了使幼兒教育和初等教育銜接好,法國從1957年10月1日起,把小學入學的年齡由原來的6歲提前到5歲9個月。
1970年,法國教育部指令:經母育學校推薦,早慧兒童可提前半年入學,以早出人才。1975年的《哈比教育法》重申了這一規定。《哈比教育法》規定學前教育的目標使:啟發兒童個性;消除兒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條件差異而造成的成功機會的不均等;早期發現和診治兒童智力上的缺陷及身體器官上的殘疾;幫助兒童順利完成學前教育向小學教育的過渡。根據此法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法國的學前教育實際上發揮著四重作用,即教育、不長、診斷治療以及與小學銜接的作用。
1969年,法國的母育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指令,在課程和教育方法方面進行了與小學類似的改革,以實現體、智、德方面的穩定發展。課程分為三大類:(1)智育,每周15學時,都在上午進行。(2)啟蒙科目,每周6學時,午后進行,包括游戲、手工、唱歌等自由的教學活動。(3)體育科目,每周6學時,午后進行。
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法國政府繼續把發展幼兒教育看成是實現教育機會均等、開發人力資源、加強科技競爭、增強國立的重要因素之一,予以高度重視。為了保證學前教育發展的需要,法國采取了中央、省和市鎮三級政府分攤經費的辦學,保證了學前教育經費的穩定可靠的來源。
(二)學前教育機構類型
托兒所;母育學校(有公立及私立兩種);幼兒班和幼兒園。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經濟法概論復習筆記:第二章
08-2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