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提要
1.世界新聞學的發展過程
1)世界新聞學的萌芽時期:
萌芽狀態的新聞學,最初孕含在它的母體——政治學之中。約翰.彌爾頓于1644年出版了小冊子《論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響深遠的關于新聞自由的口號和思想。 從此,新聞自由理論,一直是資產階級新聞學的核心理論,至盡仍然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新聞學開始脫離母體,逐步形成獨立的學科構架。 早期新聞學以報紙作為唯一的研究對象,因此又稱為報學。最初側重于業務技術探討,后從“術”向“學”的研究發展。1845年德國普爾茲出版《德國新聞事業史》,成為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新聞學開始超越業務研究的微觀視野,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角度揭示新聞活動的客觀規律。
2)世界新聞學的成熟時期:
20世紀20年代,系統化的新聞理論創立于世,標志著新聞學發展到了成熟階段。1922年李普曼的《輿論學》和1924年約斯特的《新聞學原理》,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前者第一次揭示了新聞現象的深層本質——輿論過程,因此輿論學被稱為新聞哲學;后者第一次對新聞理論范疇體系做了較完整深刻的表述。它們成為資產階級新聞學的經典之作。
1956年施拉姆發表《報刊的四種理論》,對不同性質的新聞傳播體制進行理論的概括和說明。他將不同歷史時期的新聞體制及其相應的新聞思想,歸結為集權主義理論、自由主義理論、社會責任理論和蘇聯共產主義理論。這實質指的是四種傳播制度和新聞控制模式。此書標志著新聞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新聞學進入大眾傳播學的發展階段。
3)世界新聞學的發展:
大眾傳播學誕生于美國,形成于20世紀的20至40年代,最初用于對兩次世界大戰的宣傳效果進行檢測和研究。拉扎斯菲爾德、拉斯韋爾、盧因和霍夫蘭被稱為創立傳播學的“四大先驅”。施拉姆則是第一個把傳播學作為獨立學科進行研究的人,被稱為傳播學理論的集大成者,形成了“施拉姆學派”,即傳播學的傳統學派;20世紀60年代,歐洲崛起傳播學的“批判學派”。
2.中國新聞學的發展過程
1)中國近代新聞學的萌芽:
中國萌芽狀態的近代新聞思想,以洪仁軒、王韜、梁啟超、孫中山等人最具代表性。
洪仁軒是第一個較系統論述新聞問題的中國政治家。在太平天國建國綱領《資政新篇》中提出設立新聞館、出版報紙和新聞論著等主張,并主張新聞必須真實,"偽造新聞“。可惜,由于太平天國的失敗,這套主張并未實踐。
最早在近代報刊上公開發表辦報主張的中國人是王韜和鄭觀應;后隨著維新運動的開展和第一次國人辦報高潮的興起,以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新聞思想占主導地位。梁為改良派新聞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著名的報紙監督政府和國民向導兩大天職說,與當時流行于西方的資產階級新聞學說十分接近。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認為,報紙是國民與輿論的代表,不僅反映輿論,而且可以影響和制造輿論;并強調報紙宣傳革命政黨的綱領和主張,鼓吹民族民主民生為報紙宣傳的首要任務,把報紙視為政治斗爭的銳利武器。
2)中國新聞學的形成:
1918年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正式開始。
1919年徐寶璜的《新聞學》是我國第一部理論新聞學著作;1923年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是中國第一部業務新聞學著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是我國第一部歷史新聞學著作。
這標志著中國新聞學達到了成熟程度。
3)中國新聞學的曲折發展:
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中國新聞學研究達到一個新的高峰,主要表現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產生和發展。陸定一《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堪稱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經典之作。
隨著黨內“左”傾思想的日益嚴重,新聞學研究陷入一片窒息的狀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新聞事業和新聞學研究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春天。我國新聞學發展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1]正本清源,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新聞思想進行系統全面研究;2]打開國門,引進西方新聞學的研究成果;3]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逐步形成自己的框架和體系。1982年甘惜分《新聞理論基礎》是對中國社會主義新聞學第一次進行系統化的表述。
3.世界無產階級新聞學的發展過程
1)馬克思、恩格斯時期的新聞思想:
早期,他們提出“人民報刊”思想,主張報刊作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第三種力量;
1848年馬克思總編《新萊茵報》,這份報紙成為世界上第一張無產階級政治機關報,他們提出“無產階級報刊”替代“人民報刊”的概念;
19世紀60年代后,歐洲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使他們的新聞思想不斷深化,發展成為黨報思想,即當的報刊宣傳是工人階級政治行動的組成部分,黨的政治性機關報必須由黨來領導等。這些成為世界無產階級新聞事業和新聞學說的優良傳統。
2)列寧、斯大林時期的新聞思想:
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前,列寧第一個提出并系統闡發了無產階級希望嫩事業的黨性原則,主張黨的報紙應該是集體的宣傳者、鼓動者和組織者;1917年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列寧指出,無產階級新聞事業應該轉變為服務于管理國家和建設國家,成為對人民群眾進行經濟教育的工具。
3)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社會主義新聞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以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為核心的三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在曲折中創立并發展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和理論體系,涉及到惡劣新聞本原、本質,新聞自由、新聞控制、新聞立法、新聞倫理等重要的概念和理論,達到世界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一個新的高峰。
二、重要術語
1.新聞學
新聞學是研究新聞現象的本質和揭示新聞活動規律的一門獨立的社會學科。早期的新聞學只有報紙作為研究對象,因此早期的新聞學又稱報學。后來把研究對象擴展到通訊社、廣播電視乃至互聯網絡,到20世紀60年代,新聞學發展為大眾傳播學。
2.約翰.彌爾頓
英國著名詩人、政論家,世界上最早提出新聞自由思想的人。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的1644年,彌爾頓出版了小冊子《論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響深遠的關于新聞自由的口號和思想。其主要觀點是“觀點的自由市場”和‘響我修正過程”。彌爾頓認為,人的理性高于一切,言論和出版自由是天賦人權的一部分。主張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發表意見和傳播思想,人們靠自己的理性辨別是非,通過意見的自由競爭修正錯誤,認識真理。新聞自由成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有力武器,后來被列寧稱為“偉大的口號”。
3.普爾茲
普爾茲是德國學者,1845年他所著的《德國新聞事業史》出版,標志著歷史新聞學的正式誕生,意味著新聞學開始超越單純的業務研究和微觀視野,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去揭示新聞活動的宏觀規律。
4.李普里和約斯特
李普曼是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1922年出版了他所著的《輿論學》一書。約斯特是美國著名的新聞教育家,1924年出版了他所著的《新聞學原理》一書。這兩部著作是資產階級新聞學的經典 之作。它們的出版,標志著世界新聞學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5.《報刊的四種理論》
1956年,美國新聞學專家施拉姆等四人,撰寫并出版了《報刊的四種理論》一書。書中把世界不同歷史時期的新聞制度及其相 應的新聞思想,概括為集權主義、自由主義、社會責任和蘇聯共產主義這四種模式和理論,認為社會責任理論是最理想的新聞體制。此書產生了廣泛影響,是新聞學發展到大眾傳播學的標志。
6.傳播學的四大先驅和集大成者
指對早期傳播學研究作出突出貢獻的四位學者,稱之為創立傳播學的“四大先驅”。一是社會學家拉扎斯菲爾德,他提出了著名的“兩級傳播理論’,即信息首先是由大眾傳媒傳到輿論領袖,然后由輿論領袖傳向社會公眾。二是政治學家拉斯韋爾,他提出了影響深遠的“五W模式”,即任何傳播過程都由“誰”、“說什么”。“通過什么”、“對誰說”、“產生什么效果”等五個要素構成。三是心理學家盧因,他創立了著名的“團體動力說”,認為要改變一個人的態度,不僅要考慮到接受者的個人因素,還要考慮到團體與個人的關系。四是社會心理學家霍夫蘭,他提出的有關態度改變和勸服藝術的理論,對傳播學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美國學者施拉姆是第一個把傳播學作為獨立學科進行研究的人,被稱為傳播學理論的集大成者。他最先綜合運用新聞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的觀點和方法對傳播理論進行系統化研究。在長達40年的學術生涯中,出版了30部傳播學著作,發表了大量傳播學論文。
7.傳播學的兩大學派
經施拉姆和他的眾多學生共同努力,在美國創立了傳播學的“施拉姆學派”,即傳播學的傳統學派。傳統學派受到美國的社會體制和實用主義哲學的影響,注重微觀研究,為維護現有的傳播制度服務。20世紀60年代,在歐洲崛起傳播學的批判學派。批判學派批判傳統學派維護資本主義的傳播制度和秩序,主張把傳播現象放在社會結構中進行宏觀考察,研究如何通過傳播行為影響社會關系,實現對現存制度的批判和改造。
8.洪仁吁、王韜、梁啟超、孫中山的新聞思想
太平天國后期的領導人洪仁環,是第一個較為系統論述新聞問題的中國政治家,洪的新聞思想包含在他的建國綱領《資政新篇》中。他提出了在中國設立新聞館、出版報紙和新聞論著等主張,主張新聞必須真實,反對“偽造新聞”,強調發揮報紙溝通上下、監督政府、移風易俗的社會功能。
王韜和鄭觀應是最早在報刊上發表辦報主張的中國學者。王韜在《論日報漸行于中土》等專論中和鄭觀應在《盛世危言?日報》等論著中闡明了他們的辦報思想:要求政府放寬言禁,允許“日報宣言”,宣傳變法自救;報紙的功能在于通民情,達民意,疏通上下;報紙要“通外情于內,達內情于外”,既向國人及時介紹國際形勢,又積極主動發展對外宣傳;革新文風,提倡樸實無華。
梁啟超是中國資產階級思想的開拓者。從1901年到1911年,他發表了多篇新聞專論,闡述許多深刻的新聞學術問題。他提出了著名的報紙監督政府和國民向導兩大天職說,認為報紙“非政府之隸屬,而與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他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輿論觀;還提出了衡量報紙好壞的標準,倡導了一系列宣傳方法和技巧。梁啟超的這些新聞觀點,與當時流行于西方的資產階級新聞學說十分接近。
孫中山先生的辦報思想更傾向于西方資產階級新聞學說中反封建的民主內涵,具有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革命性和戰斗性,他認為報紙是國民輿論的代表,不僅反映輿論,而且可以影響輿論和制造輿論;承認報紙的黨派性,主張辦好機關報,強調報紙要宣傳革命政黨的綱領和主張,要為革命辦報,把鼓吹民族、民主、民生作為報紙宣傳的首要任務;高度評價報紙的戰斗作用,把報紙視為政治斗爭的銳利武器。
9.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
1918年,蔡元培決定在他任校長的北京大學開設新聞課程,同年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次年4月20日,研究會創辦了學術刊物《新聞周刊》,它標志著中國的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正式開啟,新聞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中國開始形成。
10.徐寶璜、邵飄洋和戈公振
隨著中國新聞教育和新聞學研究的興起,到20世紀初葉,由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批新聞學著作相繼問世。1919年徐寶表所著《新聞學》一書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理論新聞學著作。1923年邵飄萍所著《實際應用新聞學》一書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業務新聞學著作。1927年戈公振所著《中國報學史》一書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歷史新聞學著作。這幾部著作的出版,使中國新聞學形成了要素較為齊全的學科體系,標志著中國新聞學達到了成熟階段。
11.黨的七大前后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詞學的三篇經典之作
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基礎,是在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時期奠定的。在黨的七大前后,陸定一同志于1943年9月1日發表的《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毛澤東同志于1948年4月20日發表的《對晉綏時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劉少奇同志于1948年10月2日發表的《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堪稱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經典之作。
12.1942年《解放日報》改版
從1942年4月1日起,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進行改版,在報紙宣傳中全面貫徹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指導方針,發揚密切聯系群眾、聯系實際的作風和文風。在整風和改版的過程中,該報開展關于無產階級新聞學的討論,先后發表專論新聞問題的多篇社論和陸定一等人關于新聞觀的重要文章,對新聞宣傳的性質、全黨辦報的方針、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無產階級新聞觀和資產階級新聞學的界限,以及新聞文風等基本問題,都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奠定了中國無產階級新聞學的理論基礎。
13.1956年《人民日報》改版
從1956年7月1日起,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進行改版,這是解放后我黨領導開展的第一次新聞改革。《人民日報》這次改版的主要內容:一是力求滿足受眾的多樣性需要,擴大報道面,多發新聞,發多方面的新聞;二是開展自由討論,可以發表持不同觀點的文章,通過群眾性的討論把社會見解引向正確道路;三是杜絕黨八股,努力改進文風。1956年開始的以《人民日報》改版為標志的新聞工作改革只進行了一年時間,后因反右派斗爭擴大化和“左”傾日益嚴重,這場改革便中途夭折了。但它為如何辦好中國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開辟了道路,為中國的社會主義新聞學研究留下了十分可貴的思想成果。
14.甘惜分和《新聞理論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和體系。1982年,甘惜分教授的《新聞理論基礎》問世,這是解放后我國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新聞理論著作,也是對中國社會主義新聞學進行的第一次系統化的表述。
15.馬克思和《新萊茵報》
在1848年的歐洲革命中,馬克思任總編的《新萊茵報》,是全世界第一張無產階級的革命機關報。馬克思、恩格斯當時提出了相當完備的辦報方針、原則和口號,并且以“無產階級報刊”的概念,代替了“人民報刊”這一過于一般和含混的概念。
16.列寧和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
十月革命之前,列寧第一個提出并闡發了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的理論,主張黨報應當成為黨的思想中心;黨報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工人群眾,反對崇拜自發性;報刊不僅是集體的宣傳員和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新聞事業是無產階級總的事業的一部分,是黨所開動的社會主義機器的齒輪和螺絲釘;在工作方針上,要堅持專業工作者和非專業工作者的合作。
17.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新聞觀是人們對新聞的總的看法。這里說的新聞觀既包括新聞信息,也包括新聞事業及其活動。當代科學的新聞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看待新聞現象,正確回答新聞的本源、本質及其規律是什么的問題。
三、重點講解
1.世界新聞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萌芽時期。新聞學發展的萌芽階段有三個特點:一是最初的新聞思想蘊含于它的母體一一政治學之中。約翰?彌爾頓在其政治學著作《論出版自由》中闡發了有關新聞自由的思想。二是早期新聞學重“術”輕“學”,主要用于對報業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三是早期新聞學僅以報紙作為研究對象,故而又稱為“報學”。
第二階段是它的成熟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系統化的新聞理論著作問世,新聞學突破了重“術”輕“學’的局限,進人它的成熟時期。其標志是李普曼的《輿論學》于1922年問世,約斯特的《新聞學原理》于1924年出版。
第三階段是當代發展時期。1956年,《報刊的四種理論》一書出版并風行于世,標志著新聞學邁入了當代發展階段,即大眾傳播學時期。新聞學原本是大眾傳播學的最重要的生長點,現在成了大眾傳播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2.中國新聞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中國近代新聞學的萌芽時期。在19世紀末,洪仁圩、王韜等人提出了一些較為零碎的新聞思想;到20世紀最初幾年,梁啟超闡述了較為全面的新聞觀點,成為中國近代新聞思想的開拓者;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從事革命宣傳中曾就報紙的性質、任務和作用發表過一些見解和主張,重在強調報刊宣傳對革命的推動作用。但處于萌芽時期的中國新聞學,還沒有達到一個學科應有的系統化程度和理論深度。
第二階段是中國新聞學的形成時期。20世紀20年代,中國新聞學的發展實現了第一次飛躍,形成了要素較全的學科體系。1919年徐寶衰的《新聞學》出版,中國新聞學有了自己的理論新聞學;1923年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出版,中國新聞學有了自己的業務新聞學; 1927年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出版,中國新聞學有了自己的歷史新聞學。三部著作相繼問世,標志著中國新聞學自成體系,形成了獨立的學科。
第三階段是中國新聞學的曲折發展時期。從20世紀40年代至規年代中期,中國新聞學的發展實現了第二次飛躍,主要表現在中國無產階級新聞學的誕生和開辟了中國社會主義新聞學的研究道路。中國無產階級新聞學誕生于延安整風運動和《解放日報》改版時期,中國社會主義新聞學研究道路開辟于1956年的全黨整風運動和《人民日報》改版時期。1957年夏季發生反右派擴大化的偏差之后,隨著黨內“左”傾思想的日益嚴重,新聞事業受到“左”的支配,新聞學研究也陷入令人窒息的狀態。“文化大革命”十年之久,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慘遭極左路線的破壞,“四人幫”的新聞觀點荒謬絕倫,“階級斗爭工具’”成為新聞傳媒的惟一功能,直到把報紙稱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在并不算短的20年時間 里,祖國大陸沒有正式出版一部新聞學著作和教材。“文化大革命” 結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迎來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和新聞學研究的明媚春天。改革開放二十余年間,中國的新聞學發生了第三次飛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其成果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聞思想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二是打開國門,引進了西方新聞學的有益成果,特別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關于傳播學的介紹和研究,大大拓寬了我國新聞研究的思路和眼界,為豐富和更新我國的新聞觀念起了積極作用;三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和體系,其核心是關于社會輿論引導藝術研究;四是新聞教育快速發展,一支素質較高、數量可觀的學術研究隊伍已經形成。
3.世界無產階級新聞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一是馬克思、恩格斯階段。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思想有前后銜接的三個時期。
1是“人民報刊”思想時期,認為報刊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第三種力量,應當與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以大無畏精神揭露“官僚的黑暗”,求得“理性國家”的實現。這些思想反映了他們反對封建的徹底革命精神,但在一些基本概念和觀點的表述上缺乏科學的準確性,沒有完全擺脫歷史唯心主義思想體系的影響。
2是“無產階級報刊”思想時期。從1844年到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由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完整學說。在1848年的歐洲革命中,馬克思主編的《新萊茵報》,是世界無產階級第一張政治性機關報。在這期間,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無產階級報刊”的概念代替了“人民報刊”這一過于一般和含混的概念。他們提出,要運用報刊宣傳無產階級的政治綱領,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直接把辦報同推翻反動階級的政治統治聯系在一起。
3是黨報思想時期。19世紀60年代以后,歐洲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相繼成立,無產階級報刊紛紛問世,積累了豐富的辦報,提出了深刻的新聞思想。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思想隨之從“無產階級報刊”思想發展為“黨報思想”。其基本要點是:黨的報刊宣傳是工人階級政治行動的組成部分,黨的政治性機關報必須由黨來領導,黨的政治綱領是報刊宣傳的最高準則,黨的政治性機關報必須貫徹和宣傳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必須堅持黨的報刊作為無產階級輿論陣地的獨立地位,依靠人民辦報,由工人群眾自己提供資金。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這些辦報原則,成了世界無產階級新聞事業和新聞學說的優良傳統。
二是列寧、斯大林階段。列寧的新聞思想分為十月革命前后兩個時期。
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列寧繼承馬克思、恩格斯的“黨報思想”,第一個提出并系統闡發了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的理論,對20世紀的無產階級新聞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列寧的新聞事業黨性原則理論認為,黨報應當成為黨的思想中心;黨的報刊必須堅持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和武裝工人群眾,反對崇拜自發性;報刊不僅是集體的宣傳員和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新聞事業是無產階級總的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黨所開動的社會主義機器的齒輪和螺絲釘;在工作方針上,要堅持專業工作者和非專業工作者的合作。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后,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第一次成為國家的事業,成為由報紙、刊物、廣播等多種媒體構成的傳播事業,而列寧新聞思想也隨之有了新的發展。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在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之后,新聞事業的任務應當從過去的說服俄國和奪取俄國,轉變為管理俄國和建設俄國,從以階級斗爭為中心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為對人民進行經濟教育的工具;報紙應當“少說些政治,多說些經濟”,“少唱些高調,多注重些事實”;新聞宣傳工具要勇于揭露和批判黨與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缺點、錯誤乃至罪行,充分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列寧十月革命后的這些新聞思想,成了社會主義新聞學的起點和發端。
三是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社會主義新聞思想階段。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特別是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在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三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地開拓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同時在艱難曲折中創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并初步形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新聞學的學說體系。這一體系,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斯大林時期無產階級新聞學的科學遺產,繼承了中國共產黨人從延安整風時期形成的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新聞學的學術傳統,吸取了前蘇聯和原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新聞事業和學術研究的經驗教訓,借鑒了當代世界新聞學特別是大眾傳播學研究的豐碩成果,其主要部分和核心內容則來源于對中國五十余年社會主義新聞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概括。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可以說是世界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一個新的高峰。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新聞事業史復習筆記:報刊、通訊社的國際傳播
12-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復習筆記:心理衛生思想的產生
01-102022年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9-10章)
08-24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資料:拜倫
0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人際關系心理學復習筆記:影響利他行為的情景因素
12-3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美學》復習資料:名詞解釋(3)
08-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筆記6
04-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一)》復習筆記(15)
06-1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筆記第五章
01-052023年浙江自考社區護理學導論復習筆記:社區護理學相關理論與方法
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