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提要
1.新聞學是一門獨立的自成體系的社會科學
新聞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主要的理由有三點:
1)新聞學有專門的研究對象:
新聞學以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這一特殊領域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研究;
2)新聞學形成了多層次的學科體系:
新聞學已經發展成為包括新聞理論、新聞史和新聞業務在內的多層次學科;
3)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成為一種職業;
2.新聞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1)新聞學的研究對象:
新聞讀的研究對象是新聞學的客體,即人類社會的新聞傳播現象和新聞查活動。從時間上看,新聞學研究對象可以分為古代、近代、現代和當代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從空間上看,有可以分為世界范圍、地區、一國范圍的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從社會制度和新聞體制上看,有對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研究;而從操作程序上看,可有以一種媒體、一種文體、一類人物、不同業務環節作為對象,進行專題性的研究。
2)新聞學的研究任務:
新聞學研究的任務,簡單地說,就是揭示新聞現象的本質和新聞活動的規律。
3.新聞學的學科結構
一般把新聞學劃分為理論新聞學、歷史新聞學和應用新聞學三個層次:(也有人主張加上管理新聞學作為第四個層次)
1)理論新聞學:
運用邏輯方法,對大量材料進行科學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和范疇,建立一定的理論體系,安放內應新聞現象的本質和活動規律,理論新聞學有總論式研究、分論式研究和專論式研究;
2)歷史新聞學:
運用歷史的方法,通過研究新聞傳播歷史發展的自然過程,揭示新聞現象的本質和新聞事業發展的規律。它有通史式研究、斷代史研究和專門史研究。
3)應用新聞學:
它所研究傳播業務過程的操作方法和一般規律。應用新聞學包括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以及廣播電視的節目制作、編播和主持等方面的研究;
4)新聞事業經營管理:
它專門研究新聞事業產業功能的運行和發展機制,對我國新聞實踐和新聞改革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總之,新聞學研究中邊緣交叉學科層出不窮。
二、重點講解
1.傳播學與大眾傳播學、新聞學的關系
傳播學、大眾傳播學和新聞學,是內涵和外延相近又相互區別的一組概念。傳播學的研究范圍十分寬泛,包括人際傳播(從點到點的個體間傳播)、組織傳播(團體內的多向傳播)、大眾傳播(從點到面的公眾傳播)。大眾傳播學是傳播學的分支,而新聞學又是大眾傳播學的分支。大眾傳播學研究從點到面、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傳播,通常包括報紙、刊物、書籍。廣播、電視、電影等六大傳媒,到20世紀末,又增加了互聯網這一最新傳媒。而新聞學只研究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傳媒的新聞傳播活動,不研究新聞之外的一般傳播活動,如文學創作、藝術表演、郵電電信、書籍出版等非新聞傳播活動。
大眾傳播學與新聞學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以由點到面的公眾信息傳播作為研究對象。其不同點是:(1)新聞學的研究對象只限于新聞傳媒的公眾傳播活動,大眾傳播學則以所有的大眾傳媒及其活動作為研究對象。這是二者在研究對象上的差別。(2)新聞學運用的主要是定性描述方法,大眾傳播學則注重定量描述。這是二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別。(3)新聞學重點研究新聞傳播的內在機制和輿論效應,大眾傳播學重在研究傳播行為與社會發展的一般互動關系。
2.新聞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和學科分類
簡要地說,新聞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人類社會的新聞傳播現象和新聞傳播活動。新聞現象指的是新聞傳播行為的存在狀態,包括產品形態和產業形態。產品形態就是新聞信息(作品),產業形態就是新聞事業。新聞活動指的是新聞傳播行為的運行過程,包括新聞傳媒對新聞信息的獲取、加工和播報,似及受眾對新聞信息的接受和反饋過程,新聞事業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乃至新聞學術研究和新聞人才培養的過程。對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可以進行時間和空間以及其他方面的細分,以細分后的一定時間段和一定空間區的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作為專項研究對象,形成了新聞學科體系內的學科分工。比如,對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進行時間上的細分、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和當代的新聞和新聞事業;以這些時段的新聞和新聞事業作為專項研究的對象,可形成古代、近代、現代和當代的新聞學術領域。再如,對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進行空間上的劃分,可以為全世界、一國家、一地區的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以不同地域的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作為對象進行專項研究,可以形成具有某國某地域特色的新聞學。又如,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可以按社會制度和傳播制度來細分,可形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等性質有別的新聞學。還如,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可以按傳媒種類來劃分,從而形成報學、廣播新聞學、電視新聞學等專業性新聞學。
新聞學的研究任務,用最簡要的話來說,就是揭示新聞現象的本質和新聞活動的規律。但是,由于研究對象的空間范圍和歷史跨度的不同,或者說新聞學體系中各分支學科的研究目標各不相同,其承擔和實現的任務就有明顯的區別。它們對新聞現象的本質和新聞活動規律的揭示,就會出現深淺層次上的差別。有的揭示一級,有的揭示二級;有的揭示宏觀規律,有的揭示微觀規律;有的揭示普適性很強的規律,有的揭示只適用于特定范圍的特殊規律。理論新聞學從宏觀上揭示新聞現象的深層本質和新聞活動的基本規律,業務新聞學則從微觀上揭示新聞現象的初級本質和新聞活動的具體規律。理論新聞學與業務新聞學之間,不僅存在研究對象的差別,而且存在研究任務和研究方法的差別。對于中國的新聞學來說,除了要揭示古今中外的普遍性新聞規律,還應著力研究當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性質和規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這是中國新聞學研究的特殊使命和光榮任務。
三、難點分析
1.為什么說新聞學是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
新聞學從其母體——政治學分離出來之后,經過三百余年的發展,已經自立于學科之林,成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說它是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新聞學有專門的研究對象。 新聞學以人類社會的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這種研究是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新聞表達中當然存在語言、修辭、寫作等問題,但語言學、修辭學、文章寫作學并不以新聞寫作作為專項研究對象,不能回答新聞語言、新聞寫作中的主要問題,也就是不能解決新聞表達中的特殊矛盾,必須把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作為專門的研究對象,進行專門的具體的研究,揭示出它的特性和內在規律,才能透過現象抓住新聞的特殊本質,透過復雜多變的傳播過程認識新聞的傳播規律。
二是新聞學已經形成多層次的完整的學科體系。按科學學的要求,一門學科同時具備理論、技術、應用這樣三個層次的學科要素,才能稱得上自成體系的獨立學科。對于人文社會科學來講,只要具備理論、歷史、應用三個學科層次,也就是自成體系了。新聞學不僅具有新聞學原理等理論新聞學的諸多分支,還有被稱為新聞哲學的輿論學;不僅具有中外新聞史這樣的史學層次,還有其他社會學科難以齊全的技術與應用層次。近二十余年間,還出現了大量的新聞交叉邊緣學科和新興分支學科,新聞學體系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豐滿程度,已成為社會科學中的顯學。
三是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早已成為一種職業。這是新聞學已經單立門戶、自成體系的社會基礎和專業保證。因此,那種認為“新聞無學”的觀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硬主張新聞學附屬于文學等學科,也是十分陳腐的。
2.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的主要內容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包含在黨的文件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著述中。其主要內容有:
(l)關于新聞來源和新聞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闡釋;
(2)關于“用事實說話”即“新聞手段”的闡釋;
(3)關于新聞事業上層建筑性質及其功能的闡釋;
(4)關于新聞自由、新聞控制、新聞立法、新聞倫理及其相互關系的論述;
(5)關于社會主義新聞事業雖然是產業但首先是喉舌、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永遠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的論述;
(6)關于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必須服從黨的領導、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論述;
(7)關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和真實性原則,堅持客觀公正和政治立場相統一的論述;
(8)關于“全黨辦報,群眾辦報”方針的論述;
(9)關于新聞策劃和傳媒經營管理的論述;
(10)關于既滿足群眾需要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好社會熱點問題引導的論述;
(11)關于正面宣傳為主、強化輿論監督的論述;
(12)關于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和提倡多樣性的論述;
(13)關于政治家辦報和服務于大局的論述;
(14)關于指導性和服務性相統一、新聞宣傳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論述;
(15)關于典型報道的論述。
以上觀點和理論,觸及到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的根本問題,揭示了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不僅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也有相當強的可操作性,達到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一個新的高峰。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