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人群時期的教育內容
經科學測定我國一百多萬年前的元謀人、五六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四五十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都處于原始人群時期。以北京猿人為例,他們已經能把石頭打制成多種石器,已經懂得用火。為抵御洪水毒蛇猛獸的襲擊,他們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結成群體,集體進行生產勞動,也集體教育子女。
他們教孩子制造石器,告訴孩子要選擇堅硬的石料,敲擊刃口、錐尖,使普通的大石塊變成可以襲擊野獸的尖銳鋒利的石器。
他們還教孩子用火,給孩子講解火的用處、取火和保存火種的方法。
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語言和思維有了發展,就有必要和可能把使用和制造簡單勞動工具的方法交給孩子,教孩子團結互助,帶領孩子進行集體采集,告訴孩子要勇敢地同毒蛇猛獸及各種自然災害作斗爭,才能保證生存。
這便是原始狀態的兒童教育,對兒童進行公養公教。
二、氏族公社時期的教育內容
大約五萬年前到五千年前,中國的原始社會發展到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這個時期的教育活動,比較明顯地反映出原始社會教育的狀況,兒童教育活動的內容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一是生產勞動教育。長輩將簡單勞動工具的制造、取火的技術、漁獵的、采集和農作物栽培的經驗,以及原始手工業如捻麻線以制衣,造土、調土以制陶器等技術傳授給后代,使他們從小就愛勞動、會勞動。
二是生活習俗教育。對于兒童,從小就要讓他們懂得不能損人利己,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否則就要受到公眾的譴責,教育他們要尊敬長輩,要聽從指導,照顧老人,愛護幼小,要團結互助。
三是原始的宗教教育。氏族公社時期,原始宗教活動普遍存在,主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術占卜等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兒童接受原始宗教的熏陶。
四是原始的藝術教育。歌舞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與成人同舞的過程中,兒童不但學到簡單的歌詞、曲調、舞蹈動作,調節了精神,而且還能學到生產、生活知識,它還是形象化的、兒童喜歡的軍事、體育訓練。
五是體格和軍事訓練。因為當時環境惡劣,所有的成員都要參與對自然的斗爭,兒童自幼就要接受艱苦環境的磨煉,所有長輩要對孩子進行體格訓練;因為部落之間有爭斗,孩子從小就要接受軍事訓練,五六歲的男孩要學用弓箭、木槍,七八歲練習騎馬、遛馬等。
三、兒童公育機構
傳說中我國最早的兒童學校叫“庠”。史書上的記載和解釋都說明,“庠”是老人們聚集的地方,是氏族敬老養老行禮的場所,氏族將有經驗的老人在“庠”這個地方集中起來,集體敬養,這些老人也便承擔了將自己豐富的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傳達給下一代的責任。這個養老的“庠”便是學校的萌芽,是原始社會末期出現的對兒童進行社會公育的機構。它出現在原始社會后期的虞舜時期。
四、原始社會的兒童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一,原始社會的兒童教育實行公養公育。人們共同勞動,共同生活,沒有階級,政治和經濟的分配人人平等。兒童教育為公,他們都是公社的后代,撫養和教育受到平等的待遇,這是“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在兒童教育上的反映。
第二,以生活經驗為教育內容,內容雖然簡單,但卻多樣。因為原始社會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經驗有限,傳授給兒童的知識是十分簡單的,但那時的人類生活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兒童也能學到勞動生產、公共生活的各種規范、藝術教育與宗教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識。
第三,沒有專門的場所和專職人員。教育活動是在生產和生活之中進行的,是不固定的、分散的,多數是長者為師,對兒童傳授知識經驗,但他們并不專門從事教育活動。
第四,兒童教育的手段是言傳身教。教育活動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融為一體,所有的教育內容都在口耳相傳中進行。在教育活動中,長輩們有時也會用歌謠、游戲、故事、傳說、神話等生動形式。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4)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經濟效宰和帕累托最優標準
11-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七
1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消費者均衡
11-122022年浙江自考《現代漢語》串講筆記第一章:語音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