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果對法國浪漫主義的貢獻
1. “美丑對照原則”:雨果在《克倫威爾·序言》提出提出著名的“美丑對照原則”。認為在大自然中美丑是并存的,“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善惡共存,光明與黑暗相共。”因此,藝術家在創作時應采取藝術的夸張手法,通過強烈的美丑對照,達到對美的肯定。
2. “歐那尼大戰”:雨果創作的浪漫主義劇本《歐那尼》寫出6世紀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劇本以浪漫主義手法寫成,完全打破了古典主義戲劇的規則。它的上演,引起古典主義者與浪漫主義者在劇場面對面的交鋒。結果古典主義者遭到徹底失敗。史稱“歐那尼大戰”。
二、《巴黎圣母院》
1. 主題
小說通過三個主要人物的悲劇,暴露了封建王權和教會勢力對善良無辜者的殘害,揭示了在禁欲主義壓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墮落的過程,體現了作者反封建反教會的民主精神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
2. 人物形象
愛斯梅拉爾達:真善美的化身。
善的化身。愛斯梅拉爾達“一滴水”感喚醒了他的人性和高尚心靈,表現出正義、勇敢、真誠和強烈的愛憎感情。
克洛德:宗教惡勢力的代表。道貌岸然,內心陰險毒辣。本人也是宗教禁欲主義的犧牲品。
3. 浪漫主義特色
想像豐富、抒情濃烈。情節曲折離奇,環境非同尋常。人物形象夸張。
對照藝術的運用,表現在:A、人物形象的刻劃:既有外貌美丑的對照,也有內心善惡的對照。B、場景的安排: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乞丐國王和法國國王;乞丐法庭和巴黎法庭的對照等。
三、《悲慘世界》
1.思想內容
批判資產階級社會的道德和法律。著重體現在三個主要人物命運的描寫上。“貧窮使男子潦倒”(冉阿讓為偷一塊面包被判刑);“饑餓使婦女墮落”(芳汀為生存而賣身);“黑暗使兒童羸弱”(小柯賽特的悲慘遭遇)。
宣揚以“仁愛”、“慈善”為核心的人道主義理想,體現在米里哀主教對冉阿讓的感化;冉阿讓以德報怨,對沙威的感化。
2.藝術特色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有機結合。
政論性色彩。
史詩的風格。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經濟法概論復習筆記:第二章
08-2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