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兒童教育的意義
朱熹有豐富的教育,并且對人的心理特點有初步的認識,又吸取了前人的,他把人的教育分為兩個階段,即"小學"和"大學"。這是兩個互相獨立又互相聯系的階段,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大學教育又是小學教育的深化。
在兩個教育階段中,朱熹特別重視小學階段的教育,他主張兒童應該早施教。朱熹強調兒童教育是打基礎的教育。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就似大好了圣賢之才的坯模,長大在此基礎上加工,就可以成為圣賢。他還進一步指出,若兒童時期大好了基礎,大學就卜費力,若少時這個基礎沒打好,再補救,就十分困難了。他再三強調15歲以前兒童教育的意義。
二、論學"眼前事"與編著《小學》
在教育內容上,朱熹提出,15歲以前的兒童,主要是就兒童日常生活接觸的"眼前事"去教他們,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學其事"。他認為他認為學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認為學問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開始,初學應給以簡單容易的內容。。兒童主要是學習眼前日用之事。朱熹還認為,在對兒童進行教育時,應注意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力求形象生動以便于接受。他提倡學校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不講明道理,只用懲罰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效果的。
為便于兒童學"眼前事",朱熹與劉子澄編纂《小學》一書,該書將大量古今圣賢"嘉言懿行"匯集起來,貫徹對兒童多用正面教育的原則,希望用這些古人符合封建道德規范的言行,教育和誘導兒童行"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學"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全書共六卷,分內外篇,內篇有《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外篇有《嘉言》、《善行》。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包括刻苦學習、忠君、孝宗、事長、守節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內容生動,通俗易懂,易于兒童接受。
三、首創《須知》、《學則》的教育形式,編著《童蒙須知》
朱熹認為,15歲以下的兒童,是處于"教之以事"的階段,要打下做人的"坯模",這個階段對兒童來講,雖然義難以理解很深,但舉止言行要打下規范化的基礎。要嚴格地、不間斷地對兒童進行各種行為習慣的訓練,使之"積久成熟"。為使兒童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規可行,他重視《須知》、《學則》等的作用,認為這種方法有利于兒童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他親自制訂《童蒙須知》和《訓蒙齋規》。其中《童蒙須知》影響最大。
朱熹編訂的《童蒙須知》是他為兒童制訂的習學"眼前事"的具體標準和要求。分衣服冠履、言語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字、雜細事宜等方面,對兒童的生活起居、讀書學習、道德行為禮節都作了詳細的規定。該書對于從小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某些禮貌待人的道德規范,至今也不失其教育意義。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經濟法概論復習筆記:第二章
08-2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