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傳統兒童教育的揭露與批判
王守仁兒童教育思想的特點是揭露和批判傳統兒童教育是"鞭撻繩縛,若待拘囚",提倡教育兒童要順其自然,用對待成人的辦法,甚至用對付囚犯一樣的辦法對待兒童,其結果只能與施教者的愿望相反。他批評當時從事幼童教育的老師,每天只是督促兒童讀書寫字,指責他們要約束自己有好的道德,但卻不知道要用禮義來引導;想讓他們聰慧,而不知要以善德去培養。對待兒童只知用鞭打、繩縛,就像對待秋囚犯一樣。他指出,這種兒童教育只能引起兒童厭學、厭師,并且帶來十分惡劣的教育效果。他指出,用錯誤的態度和方法去教育兒童,還要他學好,怎么可能呢?深刻形象地揭露封建傳統教育,不顧兒童身心特點,舒服、壓制兒童個性的弊端。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二、論兒童教育的目的、內容
王守仁繼承了儒家關于"明人倫"的教育目的論,但有所發展。他所闡述的"教以人倫"的目的論,仍是以儒家道德教育為中心,但同時也包含了陶冶兒童的意志品質,培養兒童的道德行為,發展兒童的知識智能,希望兒童身心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詩、書、禮、樂便成為兒童教育的主要內容和課目。
王守仁關于兒童教育目的、內容的論述,雖然仍保留著"明人倫"的目的論和詩、書、禮、樂的教育內容,但又突出體現了他希望通過教育訓練使兒童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的主張,在他看來,"詩歌"、"習禮"、"讀書",不僅在于要陶冶情感,訓練德行、學習知識,而更重要的是順導兒童的"意志",調理他們的性情,在各種教育的潛移默化之中,消除吝嗇、粗頑,天長日久,禮義成為他們自覺行動,自然心氣平和,使兒童在道德、智識、身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
三、順應性情,激發興趣
王守仁在揭露和批判傳統兒童教育"鞭撻繩縛,若待拘囚"的同時,已充分認識到兒童"樂嬉游而憚拘檢"的心理特點。他把兒童好動喜樂的天性,視為教育兒童的基礎和基本原則,是其"自然教育論"的集中體現。他主張教育兒童要順應兒童性情,使其自然發展。順應兒童身心特點去教育他,就能讓他們"趨向鼓舞"、"心中喜悅",樂于接受教育,他們就自然不斷長進。
四、量力施教,"隨人分限所及"
王守仁認為,兒童時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兒童的精神、身體、智慧都處于發展之中,是一個是使其"精氣日足,筋力日張,聰明日開"的過程,必須循序漸進,量力施教,不可邋等。他將這個原則稱之為"隨人分限所及"。本著量力而進的原則,在施教他主張要"漸漸盈科而進",兒童的知識能力達到什么水平,就施什么教育。
他還認為,對兒童的知識教育不求其多,但要精,要讓兒童自己去消化理解,達到自得自美。同時他也反對教育的水平落后于兒童的認知能力。
為更好地貫徹他關于兒童教育的目的內容、原則,他還為社學制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課程表,這個教學程序,第一,包含了三個環節:復習檢查、鞏固準備、講授新課;第二,將讀書、習禮、歌詩分別安排,其順序注意了動靜相間,有張有馳;第三,每一環節都在教師指導下緊湊有序地進行,使學生"無暇及于邪僻",但同時又強調要使兒童在愉悅的心境下學習,使其"樂習不倦"。王守仁從兒童心里特點出發,論述了兒童教育原則,突破了傳統兒童教育的方法,豐富了我國古代兒童教育思想。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10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復習重點二
06-232022年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資料:浪漫主義時期(2)
09-2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自學考試《園林藝術學》章節習題:第3章
11-272022年浙江自考《西方法律思想史》串講筆記
08-312022年浙江自考數據庫原理復習資料第三章:關系數據庫SQL語言
09-212022年浙江自考《刑法學》復習筆記(二)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