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的改造與綠色革命
(一)傳統農業的特征及其落后的原因
1、特征
(1)技術落后;
這些技術落后主要是傳統農業缺乏適宜的一些替代技術,而且農民對于新技術也缺乏了解,農民承擔風險的能力比較低,缺乏資金以及投入品的投入不足。傳統制度的障礙都造成傳統農業的技術落后。生產力比較低下。比如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精耕細作的優良技術,而在非洲至今仍沿襲過去的刀耕火種的方式。
(2)“貧窮但有效率”;
這個觀點是舒爾茨針對傳統農業所作的著名的論斷。也就是說傳統社會的農民,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愚昧無知,他們的行為在經濟上是合理的,他們通過完全熟悉自己所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并能做出最合理最有效的配置。
(3)傳統農民對市場及價格變化的反應是靈敏的;
傳統農民對價格反應靈敏與提高產量是不盡相同的。即使在價格普遍上漲的情況下,生產量與銷售的農產品仍有可能很少。這是因為:第一,傳統農民收獲物中,除自身消費外,可供出售的已經很少,即使價格上漲也無能無力。第二,由于擴大生產所必須的投入要素有限,特別是土地資源有限,因此,產量無法隨價格的變化而變化。
(4)傳統農業中每個農戶的土地經營規模狹小;
傳統農業中每個農戶的土地經營規模狹小,特別是一些人口稠密的亞洲國家情況比較突出。
2、阻礙傳統農業發展的原因——低水平循環狀態
傳統農業落后和停滯的原因是因為它陷入了一種低水平的均衡。這種均衡是由于兩個條件所致,一個是傳統農業的生產要素和技術沒有變化,仍然是過去所使用的生產工具;另一個條件是傳統農業中人們對擁有或獲取經濟物品和服務的偏好和動機長期保持不變,仍然保留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生活習慣。由于傳統農業中資源配置的效率很高,在不改變技術水平的情況下增加傳統的生產要素所獲得的收益不能高于投入成本,因此傳統農業的投資收益率是很低的。這也是傳統農業長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二)改造傳統農業
1、引進新要素;
舒爾茨認為,改選傳統的農業必須引進新的生產要素,這引起新的生產要素本身就包含著技術變化,比如高收量品種,化學肥料等。
2、教育;
除了引起新的生產要素以外,舒爾茨還主張對農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即對農民進行教育,在職培訓以及提高健康水平。通過這種人力資本投資,可以提高農民的技能和知識水平,使他們能夠熟練的運用現代的生產要素。
3、技術變革;
誘致性技術變革理論(速水與拉坦):技術進步是由市場力量引導的,是對于資源稟賦變化和需求增長的動態反應;具體來說,在一國的資源稟賦中有稀缺的,也有相對豐富的,有的國家是勞動力豐富而土地相對稀缺,還有的則是土地豐富而勞動力相對稀缺。
4、綠色革命
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矮稈、高產、耐肥的小麥、玉米、水稻新品種的開發和推廣為特點的“綠色革命”。
(1)含義:新品種的開發和推廣;
(2)局限
①新品種的種植需要有良好的灌溉設施和管理,否則新品種的潛在增產就不能得到發揮。
②新品種種植需要大量施用肥料,否則也發揮不了它的增產潛力。
③“綠色革命”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社會結構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化肥使用帶來的問題、農藥使用帶來的問題、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水資源的過度開發。
當然“綠色革命”并不意味著農業新技術進步的大功告成,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難題需要解決,比如如何開發適用于非洲干旱地區優良品種及相關性的技術。從這方面來說“綠色革命”僅僅是發展中國家農業發展的開始。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浙江自考2023年10月《細胞生物學》復習資料:微管組裝
06-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學串講筆記:感覺的整合
03-29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ohn Keats
12-0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