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Fructus Evodiae)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 var. 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實。
【產地】主產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8~10月果實呈茶綠色而未開裂時采摘,曬干或低溫干燥,除去果梗、枝葉等。
【性狀鑒別】略呈扁球形,直徑2~5mm。頂端平,中間有凹窩及5條小裂縫,有的裂成5果瓣,呈五角狀。基部有花萼及短果柄,果炳密生黃色毛茸。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或綠黑色,粗糙,有細皺紋及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細小油點。質堅脆,破開后內部黑色,用放大鏡觀察,邊緣顯黑色油質麻點(油室)。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2粒。香氣濃烈,味辛辣微苦。用水浸泡果實,有粘液滲出。
以粒小飽滿堅實、色綠、香氣濃烈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灰棕色。①可見油室及油室碎片,淡黃色。②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10~25μm,偶見有方晶。③腺毛的腺頭由7~15個細胞組成,內含棕色物質,柄為2~5個細胞。④非腺毛由2~6個細胞組成,可見明顯的壁疣,有的胞腔內含棕色物質。⑤石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胞腔大,孔溝與壁孔明顯。⑥螺紋導管較小。⑦有少數纖維束,壁較平直。
【成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吳萸烯(evodene),為油的香氣成分,并含羅勒烯(ocimene)、吳萸內酯(evodin)。并含生物堿:吳茱萸堿(evodiamine)、去甲吳茱萸堿(rutaecarpine)、羥基吳茱萸堿等。另含檸檬苦素、吳茱萸苦素等。
巴豆(Fructus Crotonis)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狀鑒別】呈卵圓形,長1.8~2.2cm,直徑l.4~2cm。具三棱,一端平截,一端有果柄殘痕或殘存。表面黃色或稍深,粗糙,有6條縱線。剝開果皮后,有3室,每室含種子1粒。種子呈橢圓形或卵形,略扁,背面隆起,長約1~I.5cm,寬約6~9mm,外種皮黃棕色至暗棕色;一端有種臍,其上具細小突起的種阜,但易脫落,另一端有圓點合點,種臍與合點間有1條縱直的種脊。剝去種皮時見種仁外被1層銀白色薄膜,內胚乳肥厚,淡黃色,油質,子葉2片菲薄。無臭,味辛辣。有毒。
【成分】種子含脂肪油(巴豆油)40%~60%,為油酸、亞油酸、肉豆蔻酸、化生酸、棕櫚酸、硬脂酸,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順芷酸等的甘油酯;油中尚含刺激性(瀉下)和致癌成分,為巴豆醇(phorbol)的十多種雙酯類化合物。此外,尚含蛋白質,其中包括一種毒性球蛋白,稱巴豆素(crotin)。另含巴豆苷(crotonoside)、氨基酸等。
酸棗仁(Semen Ziziphi Spinosae)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 jujuba Mill.var spinosa(Bunge) Hu ex H.F.Choud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狀鑒別】呈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長5~9mm,寬5~7mm、厚約3mm。表面I紫紅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時顯裂紋。一面較平坦,中央有一條隆起的線紋;另一面微隆起,邊緣略薄。質堅硬。破開后內有種七,胚乳白色,子葉淡黃色,均富油性。氣微,味淡或微苦。
以粒大、飽滿、完整、有光澤。外皮紅棕色。無核殼者為佳。
【成分】含酸棗仁皂苷A(jujubosideA)和酸棗仁皂苷B(jujubosideB);酸棗仁皂苷B水解得酸棗仁皂苷元(jujubogenin)。另含白樺脂酸、白樺脂醇及脂肪油、蛋白質,黃酮類成分當藥素,并含微量具強烈刺激性的揮發油、胡蘿卜苷、阿魏酸、植物甾醇及大量維生素C等。
小茴香(Fructus Foeniculi)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實。
【產地】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將全株割下,曬干后,打下果實。
【性狀鑒別】本品為雙懸果,呈長圓柱形,兩端稍尖,長0.4~0.8cm,寬2~4mm。基部有的帶小果柄,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花柱基;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光滑無毛。果實極易分離成兩個小分果。分果呈長橢圓形,背面有5條微降起的縱棱線,腹面稍平,斷面邊緣波狀而較硬,中心灰白色,有油性。氣特異芳香,具甜香氣,壓碎時更顯著,味微甜。
以顆粒均勻、色黃綠、氣味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分果橫切面:①外果皮為1列呈切向延長的扁平細胞,外被角質層。②中果皮在接合面部分有兩個橢圓形的油管,在背面的每二棱線間各有油管1個,共有油管6個。油管略呈橢圓形,四周為多數紅棕色的扁小分泌細胞。棱線處有維管束柱,由2個外韌型維管束及纖維束連接而成,木質部為少數細小導管,韌皮部細胞位于束的兩側,維管束的內外兩側,圍有多數大而特異的木化網紋細胞。③內果皮為1列扁平細胞,細胞長短不一(由于細胞群呈壤嵌狀排列)。④種皮細胞扁長,含棕色物質。⑤內胚乳細胞多角形,含眾多細小糊粉粒,每個湖粉粒中包有細小草酸鈣小簇晶。⑥種脊維管束由若干細小導管等組成,位于接合面的內果皮和種皮之間。
粉末:綠黃色或黃棕色。①網紋細胞棕色,壁頗厚,木化,具卵圓形網狀壁孔。②油管為黃棕色至深紅棕色,常已破碎。分泌細胞呈扁平多角形。③鑲嵌狀細胞為內果皮細胞,由5~8個狹長細胞為1組,以其長軸相互作不規則方向嵌列。④內胚乳細胞多角形,無色,壁頗厚,含多數糊粉粒,每一糊粉粒中含細小簇晶1個。
【成分】果實中含揮發油約3%~8%,稱茴香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反式茴香腦(trans anethole)50%~78%、α-茴香酮(α-fenchone)18%~20%、甲基胡椒酚約10%以及α-蒎烯、茴香醛、檸檬烯等,另含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7-羥基香豆素及甾類化令物。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4年4月浙江自考醫學倫理學復習資料: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原則之公正原則
11-272022年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串講資料
08-102022年浙江自考《軟件開發工具》實踐考核復習資料三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