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Sargassum)
【來源】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n.)C.Ag. 或羊棲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 .的干燥藻體。前者習稱“大葉海藻”,后者習稱“小葉海藻”。
【性狀鑒別】大葉海藻 皺縮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伸展后長30~60cm。主干呈圓柱狀,具圓錐形突起,主枝自主干兩側生出,側枝由主枝葉腋生出,具細小的刺狀突起。初生葉長5~7cm,寬約1cm,披針形或倒卵形,全緣或具粗鋸齒;次生葉條形或披針形,葉腋間有著生條狀葉的小枝。氣囊球形或卵球形,頂端鈍圓,有的具細短尖;有的有柄。質脆,潮潤時柔軟;水浸后膨脹,肉質,粘滑。氣腥,味微咸。
小葉海藻 體較小,長15~40cm。分枝互生,無刺狀突起。葉條形或細匙形,先端膨大、中空。氣囊腋生,囊柄較長,氣囊球形或紡錘形。質較硬。
【成分】均含藻膠酸、粗蛋白、甘露醇、鉀、碘及馬尾藻多糖等成分。
藻膠酸的含量以冬季為高,夏季為低。藻膠酸鈉鹽有壓迫止血作用;甘露醇經硝化成
六硝酸甘露醇后,內服有舒張血管及支氣管平滑肌作用。
冬蟲夏草(Cordyceps)
【來源】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 寄生在蝙蝠蛾科的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
【產地】主產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區。甘肅、云南、浙江等省亦產。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散時挖取,曬至6~7成干,除去似纖維狀的附著物及雜質,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鑒別】本品由蟲體與從蟲體頭部長出的真菌子座相連而成。蟲體形如蠶,長3~5cm,外表土黃色至黃棕色,偶見棕褐色,粗糙,環紋明顯、共有20~30條環紋,近頭部環紋較細;全身有足8對,近頭部3對,中部4對,近尾部1對,以中部4對最明顯;頭部黃紅色,尾如蠶尾。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深棕色至棕褐色,細長,圓柱形,一般比蟲體長,長4~7cm,粗約3mm,表面有細小縱向皺紋,上部稍膨大;質柔韌,折斷面纖維狀,類白色。氣微腥,味微苦。
以完整、蟲體豐滿肥大、外色黃亮、內部色白、子座短者為佳。
【顯微鑒別】子座頭部橫切面 類圓形。①周圍由1列子囊殼組成,子囊殼卵形至橢圓形,下半部埋生于凹陷的子座內。②子囊殼內有多數線形子囊,每個子囊內又有2~8個線形子囊孢子。③子座中央充滿菌絲,其間有裂隙。④子座先端不育部分無子囊殼。
【成分】含粗蛋白、D-甘露醇即蟲草酸(cordycepic acid)、蟲草素(cordycepin3/-脫氧腺苷)、麥角甾醇、蟲草多糖、生物堿等。尚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有機酸等。
蟲草酸和蟲草素是蟲草的主要活性物質。
靈芝(Ganoderma)
【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靈芝(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 Karst.或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Fr.)Lloyd的干燥子實體。
【性狀鑒別】靈芝 菌蓋半圓形、腎形或數個重疊或粘連而呈不規則形,直徑5~10cm,偶可達30cm,厚0.4~1.8cm;表面紅褐色,有光澤,環狀棱紋明顯,輻射狀皺紋清楚或不清楚,中間厚,邊緣薄而常向內卷;菌蓋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淺棕色,菌管層棕褐色。菌柄側生,扁圓柱形,常彎曲,長3~11cm,直徑0.3~1.3cm;紅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樣光澤。氣微,味苦。
紫芝 子實體形狀與靈芝極相似。主要區別為:菌蓋與菌柄表面紫黑色或黑色,有光澤,具明顯的同心環溝,菌肉銹褐色。
茯苓(Poria)
【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產地】主產于安徽、云南和湖北。浙江、廣西、四川等省亦產。
【采收加工】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汗”,反復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皮”及“茯苓塊”。
【性狀鑒別】茯苓個 呈類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隆起的皺紋。體重,質堅實,不易破裂,斷面不平坦,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顯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以體重、堅實、外皮色棕褐、皮紋細、無裂隙、斷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者為佳。
茯苓皮 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狀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體軟質松,略具彈性。
茯苓塊 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塊片狀,大小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顯微鑒別】粉末:灰白色。①用水裝片,可見無色不規則顆粒狀團塊或末端鈍圓的分枝狀團塊。②遇水含氯醛液團塊溶化露出菌絲。菌絲細長,稍彎曲,有分枝,無色或帶棕色(外層菌絲),直徑3~8μm,稀至16μm,橫壁偶可察見。③粉末加α-萘酚及濃硫酸,團塊物即溶解,可顯橙紅色至深紅色。④本品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鈣晶體。
【成分】菌核主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an),并含多種四環三萜酸類化合物:茯苓酸(pachymic acid)、齒孔酸(ebricoic acid)、塊苓酸、松苓酸等。此外,尚含麥角甾醇、膽堿、腺嘌呤、卵磷脂等。
茯苓聚糖無抗腫瘤活性;若切斷其支鏈,成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則顯抗腫瘤活性。
【理化鑒別】
(1)取粉末1g,加丙酮10ml,水浴上邊加熱邊振搖,10min后,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1ml冰醋酸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顯淡紅色,后變淡褐色。(麥角甾醇反應)
(2)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許加碘化鉀碘試液1滴,顯深紅色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4)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經濟效宰和帕累托最優標準
11-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七
1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消費者均衡
11-122022年浙江自考《現代漢語》串講筆記第一章:語音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