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保護自然方面的作為
在保護自然方面,古代有一個重要觀點,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不違天時觀念。
不過,總體看來,古代許多起到保護環境作用的措施,都是與其他觀念相關的行為。例如在很長時間里,山嶺資源歸王朝所有,這在十定程度上保護了森林不受濫砍濫伐的傷害。此外漢代長安一帶皇家大規模的園囿,對保護西北環境也有相當意義。歷代的皇帝及王公貴族的靈寢,也都講究植樹造林。秦漢時期,為防止匈奴的進犯;在一些邊關要塞處廣種榆樹,用來攔截敵人的騎兵,也同時起到了綠化作用。
在保護西北地區環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還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馬場地的廣布。南北朝時期,北方常處在游牧人群向農業居民轉化的時期,牧業及狩獵經濟占有很大比重。唐朝在西北甘陜交界地帶,設有規模龐大的養馬場,以支持國家的武備;那一地區,正是黃河幾個重要支流的上游地區。所以,在從東漢到唐朝中期近八百年的時間里,黃河有一個長時間的安流期,主要是因為黃土高原地區的植被狀態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初年由政府領導的植樹造林運動。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為準備建造一支海軍船隊,在南京周圍種植了近5000萬棵梧桐樹和棕櫚、漆樹。第二年又下令移民到淮河一帶的居民,每家必須栽種200棵桑樹、200棵棗樹和200棵柿子樹。之后又把種植桑、棗樹的命令推廣到全國范圍。有專家統計,洪武年間的植樹總量在10億棵左右。這的確是朱元璋一個了不起的政績。
二、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幾項:一是土地的開墾,二是水利的興修,三是運河的開鑿。這三項成就,都是根植于中國的地利條件,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的體現,也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體現。
三、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誤
古代開發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誤,是土地的過當開墾及林木資源的過量開采。
長江、黃河以及淮河越來越大的為害,都與片面的重農思想有關。河流在明清時期的災害日趨嚴重,更與兩代治國思想的落后及政治腐敗有關。黃河由母親河變為災難河,固然與自然方面氣候變冷、植被不易恢復有關,但無視自然規律”自作孽”的人為因素還是更主要的。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資料三十二
02-03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語法及課后翻譯復習資料(11)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