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童的"公養"、"公育"
"公養"、"公教",或叫"公養"、"公育",是康有為的理想教育制度。這個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他的政治理想基礎之上的,體現在《大同書》中。
他在《大同書》中歷數了人類的38種苦界,主張最終"去苦界至極樂",實現"大同世界"。而打破一切界限,實現政治改革的關鍵,是"去家界"。如何去家界,沒有了家庭,教育怎么辦?康有為提出的辦法就是實行兒童"公養"、"公育"制度。
他涉及了一個從胎教到大學的"公養"、"公教"的理想制度。在《大同書》全面闡發了這個思想。他認為這是一個前后銜接的完整的教育體系,兒童從胎教到20歲的全部教育由公立政府負責,全社會的人都有權接受這一完整的教育,其中人本院、育嬰院、懷幼院(或叫慈幼院)是六歲以前的兒童受教育的機構,屬學齡前教育,為"公養階段";6歲以后兒童入小學院,至大學畢業20歲,為"公教"階段,接受系統的學齡期的教育。
康有為提出的"公養"、"公教"的教育理想,是一個終身教育計劃,貧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貫制。這不但在當時而且在今天也是無法實現的,但它卻有鮮明的反封建性和民主性,是進步的。
二、論胎教
康有為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胎教學說,尤其是他的關于創立人本院以對孕婦進行集體胎教的主張,新穎獨特,亙古未有。人本院也稱胎教院,是對孕婦和胎兒進行集體胎教的社會公益機構,是實施兒童公養公教的重要措施之一,康有為把設立人本院作為去家界,消除私有根源以實現大同理想社會的重要手段。通過對人本院的論述,闡發了關于胎教的意義和胎教宗旨、方法等。
(一)胎教的意義
1.正本。他認為胚胎是人之根本,抓好對此時期胎兒的教育,就可使之正常發育,是從本源上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2.防感清源。他認為胎教的意義,是"反本溯源","教之于未成形質之前"。
(二)胎教內容和實施方法
通過康有為在《大同書》中關于人本院的設計、地域選擇、環境和保健要求。選擇教師等方面的闡發,其胎教內容和方法重要有:
1、適宜的環境的選擇。良好的環境有利于胎兒發育成長,符合優生學的需要。
2、胎教的宗旨及保胎、養胎。康有為指出:"蓋孕婦入院之后,宜養胎為宗旨職業,其有礙此宗旨者,皆不可行也。"后來他又具體把"考求安胎、保胎、養胎及生子最易無苦之新法"作為人本院的根本宗旨。
養胎、保胎、安胎主要是要做好醫護、飲食和衣著三件事。
3、孕婦的教育
對孕婦的教育一方面是防止"邪念"的"感入",一方面是培育其德性,萌發仁心,孕育其博愛、反正、平和的心境,從而間接地影響胎兒。康有為主張在人本院設女師、女保、女博等專門對孕婦進行教育。康有為還要求孕婦讀好的書,聽好的音樂。
三、論嬰幼兒教育
嬰幼兒教育是康有為為大同世界設計的學前教育公養制度的又一級。嬰兒出生后,在人本院6個月,斷乳后進育嬰院。若育嬰院后設慈幼院的,則育嬰院收嬰兒至兩歲,三歲幼兒入慈幼院至五歲,六歲入小學院。如果不設慈幼院,則嬰幼兒總歸于育嬰院。兒童在育嬰院接受完全的學前公育教育。
環境的選擇。康有為很重視育嬰院環境的選擇,他很看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嬰幼兒的影響。
教育宗旨。康有為嬰幼兒的驕陽宗旨應該是:"務令養兒體,樂兒魂,開兒知識為主。"體現了德、智、體全面教育的要求。
管理制度。康有為主張育嬰院、慈幼院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的"公養"、"公育"的思想,強調胎教的意義,闡述了胎教的內容和方法,闡發了嬰幼兒教育宗旨和管理制度等,實質上是以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為藍本而進行的設計,雖然不能實現,但在思想上有沖破封建傳統學前教育的進步意義。在他的構想中還夾雜著唯心主義和封建教育的糟粕,是應予以否定的。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4)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經濟效宰和帕累托最優標準
11-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七
1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消費者均衡
11-122022年浙江自考《現代漢語》串講筆記第一章:語音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