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象——是創作主體以“自我”為體,以“世界”為自我的延伸,并根據主體心靈來創造新的世界。主體在客觀世界的攝取象征物,賦予其一定的象征意義,以此種方式形式的意象便的喻象。
藝術的審美功能——是指憑借藝術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誘發力、震撼力來使接受主體在獲得美感的同時獲得審美愉悅,從而提高藝術素養,改善審美文化心理結構,拓展藝術鑒賞視野,增強藝術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興象——是主體以客觀世界的物像為引導,給接受者提供借以觸發情感、啟動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機,物像使“感興”得以發生,聯想得以展開,在此基礎上生成的“象”便是興象。
仿象——是主體通過模仿對象世界的形態創造出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態、具象上與對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這里“主體”有意退居幕后,其創造性仿佛就體現在意象的仿真性上。
審美距離——是瑞士心理學家布洛提出的一個審美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主體在審美活動中必須與對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
符號說——由美國的蘇珊。朗格提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是一種非邏輯非抽象的符號,具有表現情感的功能;藝術符號所表現的情感應是一種人類的普遍情感。這種學說理論上達到了列高的層次,但仍不能正確地解決藝術本質問題。
意象——是一種心理存在,一個審美的表象系統,包括意與象兩個方面。“意”指主體在審美時的意向、意圖、意志、意念、意欲,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體驗、審美理想、藝術追求等:“象”則指由想象創造出來,能體現主體之“意”,并能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覺、體驗到非現實的表象。
娛樂說——可分為“自娛”和“娛人”兩個方面。藝術家是借助于創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實現自己雖向往但在現實中卻不能實現的愿望、追求、希冀和理想,從而達到自娛。同時一切藝術都能使人產生快樂,都有“娛樂”的功能。
藝術作品的意象世界層——是指建立在物質實在層、形式符號層基礎上的、非現實的、展現人類審美的、能轉化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這是藝術品結構中的核心層次。
載道說——較早可追溯到孔子,韓愈加以完善,他認為古文是為了宣傳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為了緣情。這在當時具有積極意義,但完全摒棄文的緣情作用,僅僅突出政治教化作用,顯然不符合藝術的發展規律,也是片面的。
藝術品——是人工制品中的一種審美的精神產品,它以創造非現實的意象世界來傳達人類的審美。
靈感——是藝術家在意象創造中,由于各種心理機制、功能處于高度協調的自由狀態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奮、注意集中、情緒激動、想象力空前活躍的一種思維活動的境界。
寓教于樂(賀拉斯的美育觀)——是古羅馬的賀拉斯在談到文藝的功能時提出的一項原則。這項原則實際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相結合,同時又符合文藝的規律,要有魅力,直接給人以感動。
美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美育,泛指自覺和非自覺的一切審美活動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響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會、學校或家庭有意識地利用審美的特點對人進行塑造的種種教育活動;狹義的美育則專指與智育、德育、體育并列的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